1.判断题- (共5题)
2.综合题- (共3题)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文明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爆发于哪一年?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农民阶级“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文明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爆发于哪一年?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农民阶级“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7.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
——刘成禹《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 1862年成立了京师同文馆,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又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他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材料三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引用者注:指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运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在这种认知前提下,当时的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2)例举这场运动在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上做出的努力。
(3)据材料三判断蒋廷黻对义和团运动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拳匪惨败代价”中1901年签订的条约名称。
材料一 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
——刘成禹《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 1862年成立了京师同文馆,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又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他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材料三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引用者注:指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运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在这种认知前提下,当时的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2)例举这场运动在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上做出的努力。
(3)据材料三判断蒋廷黻对义和团运动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拳匪惨败代价”中1901年签订的条约名称。
8.
近代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前仆后继,谱写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壮烈诗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划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被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蠲除工商业各项限制; 鼓励华侨投资,……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1日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三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的土地分配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划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被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蠲除工商业各项限制; 鼓励华侨投资,……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1日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三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的土地分配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
3.选择题- (共17题)
9.
“此次(占领北京与上次)大为不同,为时长达十三个月,采取报复性的、有系统的枪杀。”日本人植松良二现场报道说:“街市毁失十分之二三,妇女任人凌辱。联军将校率军士,公然大肆抢夺。金银珠玉自不必言,此外书画、古董……所获均属不少。……城中各处朝衣朝冠之男尸,凤冠霞被、补服、红裙之女尸,触目皆是。”此处描述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1859年英国首相巴麦尊讲到:“我们要派一支陆海军攻占北京,赶走中国皇帝(咸丰皇帝),把我们的全权使节驻扎在那里”。这次英国对华发动战争的目的是( )
A.占有中国市场 |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C.瓜分中国 | D.镇压义和团运动 |
11.
下图是英国在1799年至1839年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情况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英国输出鸦片是为扭转贸易逆差 |
B.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
C.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
D.英国输出鸦片是正当的贸易手段 |
12.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军费开支、战争赔款 | B.减收工商税 |
C.大量进口工业品 | D.茶叶、棉花等滞销 |
13.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14.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5.
有人说:“虽成‘空壳’,但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以下对“空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空壳”造成的原因是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
B.“空壳”造成的原因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
C.“空壳”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空壳”指同盟会的成立 |
16.
光绪皇帝曾发布诏令,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宜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这一诏令发布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 B.戊戌变法时期 | C.甲午战争时期 |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17.
下图是汉阳铁厂,它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厂。以下对该厂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厂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
B.该厂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
C.该厂实施机器化生产 |
D.该厂的创建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
18.
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件 | 结果 |
A | 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 戊戌变法开始 |
B | 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
C | 1898年6月,光绪颁布诏书 | 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揭开 |
D |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法令 | 维新派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
A.A | B.B | C.C | D.D |
20.
了解历史人物,一定要探究相关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下列人物对应项对其贡献的概括有待考证的是( )


A.兴办洋务,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
B.把“启蒙之水”(指民主与科学)洒向“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
C.希望在中国完成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
D.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 |
21.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A.民国元年 |
B.民国二年 |
C.民国三年 |
D.民国四年 |
24.
1919年,美国教育家杜威应邀访华。7 月 2 日,他极其兴奋地在寄往美国的家书里写道: “今天的新闻就是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巴黎和约。这条新闻真是太好了,都不像是真的。你们想象不到,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这是公众意见的胜利,一切都是由 这些学校里年轻的男孩女孩们推动的。”杜威的家书表明他见证了(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国民大革命 |
4.填空题- (共3题)
27.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成《_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