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63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1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在封建社会的末期,皇帝和多数人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但是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皇帝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材料二 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最先破坏皇帝权威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材料二中提到的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 再举一例资产阶级抗争的史实。
(3)通过以上材料,对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有什么启示?
2.
近代中国一些仁人志士在不断地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这一“自救”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清政府在列强手下的第二次失败指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是由哪些国家发动的?
(2)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代表哪个派别?举两个代表人物。
(3)材料中“自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
3.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在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逐渐“觉悟”经历的发展阶段。材料中“伦理的觉悟”相关事件及口号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在此期间中国发生的最能体现这个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还有哪些影响?

2.选择题(共25题)

4.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的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面哪一个选项最能说明它们的企图实现了
A.允许外国公使驻北京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C.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5.
比较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效果。《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哪一个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A.割地B.赔款C.开埠通商D.投资办厂
6.
奥斯卡影帝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于当地时间2014年2月2日,被发现死在他纽约的公寓中,警方判断他可能死于吸毒过量。毒品带来祸患无穷。清朝后期,林则徐因禁烟而名垂千古。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     
④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
7.
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8.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动者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战争时间是1858年到1860年
C.战争后香港岛被割让D.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9.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B.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10.
近代史上,农民阶级建立了一个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它定都于
A.金田B.永安C.天京D.北京
11.
“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扶清灭洋”D.三民主义
12.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应该出现在下面哪个时间后?
A.1842B.1860C.1895D.1901
13.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小华:黄海大战中日双方舰队各有损失,北洋水师实力尚存
B.小李: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小林:《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D.小陈:《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为中国打抱不平,三国联合干涉还辽。
14.
“中国人口约为4 亿5 千万,列强要求中国赔款4 亿5 千万两白银,用意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纳1 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该材料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
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于1914年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A.民国元年B.民国二年C.民国三年D.民国四年
16.
1916年,热爱写作的秦文想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最有可能发表
A.社会需要儒家思想B.君主立宪是时代潮流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出路
17.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它是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的阵地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8.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失败表现不包括( )
A.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被转让给日本D.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9.
洋务运动中提出了“求富”的口号,下列体现这个口号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轮船招商局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办福州船政局D.创办新式学校
20.
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的海防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当时的新式海军中不包括
A.南洋水师B.北洋水师C.东海水师D.福建水师
21.
下列人物中宣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B.C.D.
22.
下列事件与结果中有错误的是
选项
事件
结果
A
1895年春,康有为等发起公车上书
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民报》等报刊
维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
1898年6月,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维新变法的高潮
D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法令
维新变法失败告终
 
A.AB.BC.CD.D
23.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他们开始进行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24.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哪个地点建立的。
A.檀香山B.广州C.东京D.南京
25.
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备受世人敬仰。下面哪个活动不是他的
A.成立同盟会B.亲自领导武昌起义
C.成立中华民国D.担任临时大总统
26.
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耻辱,也见证了中国人的探索,下列哪一个是它没有见证的
A.《青年杂志》创刊B.江南制造总局创办
C.五四运动爆发D.最早被迫对外开放
27.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与这副对联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维新变法
28.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青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主要内容有
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奋斗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③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④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