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长丰县中部教研片2018-2019学年第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63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1

1.综合题(共4题)

1.
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史实来源于史料:
史料: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有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上述史料是哪一不平等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它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2)史料提炼为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洋务运动”:“清朝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定义“戊戌变法”。
(3)史实关注于节点。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简述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4)上述特征给我们学习史实提供了哪些启示?
2.
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其基座浮雕群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为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历程,是艺术与历史结合的典范。
请赏析:

(1)历史给予艺术创作丰富的内涵。请分别简析艺术家们为什么选择与上面三幅浮雕作品对应的相关历史事件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创作素材?
(2)上面三幅作品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群的代表,栩栩如生的画面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瞬间,而且深刻地诠释了中华民族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3)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艺术作品要达到赋予历史鲜活生命力的境界,在其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3.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变法维新”中的领袖人物是哪几位?
(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
(4)材料二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

(1)材料一 这一口号是哪一事件提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2)材料一 这一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的意义?
(3)材料一 这一事件主要体现了什么精神?(写一个词)你如何发扬和传承?
(4)这一事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中共一大提出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5)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新”在哪里?

2.选择题(共23题)

5.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
②虎门销烟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
④鸦片战争的开始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6.
近代前期,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这突出表现了
A.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B.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的结局
C.政府的决策时战争胜负的关键D.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7.
中国近代史又叫中国的屈辱史,中国遭到了外国列强入侵,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造成近代中国领土、关税等主权遭到侵犯,其中《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8.
朝廷“永禁军民人等入仇视诸国各会,违者问死”。材料表明()
A.清政府抵抗坚决B.我国封建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漩涡
9.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方案出自(  )
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10.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中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1.
洋枪队协助清军攻打太平军说明
A.太平军要把外国人赶出中国
B.清政府雇佣了外国军队
C.清军有了洋枪洋炮
D.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2.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个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读过《申报》”,李四说“我看过戊戌六君子赴法场”,王五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他们中说谎的是(  )
A.张三B.李四C.王五D.赵六
13.
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孙中山》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14.
李鸿章曾上奏:“各口通商以来,中国沿江沿海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故设法召集华股,特创此局以与洋商争衡……”李鸿章创办“此局”是
A.江南制造局B.福州船政局C.机器织布局D.轮船招商局
15.
1912年元旦,南京城内张灯结彩,民众欢呼,热烈庆祝新政府的成立,这个新政府是(  )
A.太平天国B.中华人民共和国C.中华帝国D.中华民国
16.
1912年发生在中国的历史事件是(  )
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宣统帝下诏退位   
③以中华民国纪元   
④武昌起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A.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
B.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C.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转折点
D.开启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18.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适者生存、变法图强
19.
落后闭塞的时代,报刊作为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列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A.促进戊戌变法的开展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D.壮大了革命当人的力量
20.
孙中山曾题一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此挽联是为了悼念(  )
A.陆皓东B.秋瑾C.宋教仁D.黄兴
21.
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  )
A.思想——制度——器物
B.制度——器物——思想
C.器物——制度——思想
D.思想——器物——制度
22.
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武昌起义D.黄花岗起义
23.
0912年1月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下列对他评价正确的是
A.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新中国的缔造者
D.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4.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虎门销烟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
五四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遵义会议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A.AB.BC.CD.D
25.
下列最能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是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艰辛探索,良好开端
C.实事求是,历史转折
D.思想启蒙,科学发展
26.
“民国八年五月四日,惊心动魄的学生运动开始了。”这一“运动”的意义是(  )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国民革命运动的开端
27.
下列事件创办地点不是发生在上海的是
A.《申报》的创办B.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C.京师大学堂的创办D.《青年杂志》的创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