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堂县土桥片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61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3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见下图)

材料二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地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被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三 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材料四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了《__________》签订的情景。材料三中的“某一条约”是指《__________》。材料四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的是指哪场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前后,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是谁?
(4)材料四涉及的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想?

2.选择题(共25题)

2.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殊死的决斗”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3.
太平军初步形成自己的政权组织的标志是
A.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B.在永安整顿,制定各项制度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D.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
4.
致远舰的发现入选了“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致远舰将士壮烈殉国的地点是下图中的
A.AB.BC.CD.D
5.
辨析下图漫画,请你判断它与哪一文件有关(  )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资治通鉴》D.《农政全书》
6.
五四青年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中国青年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广大青年勇于承担起对国家命运的担当。下列关于五四爱国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
C.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7.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其中便利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规定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开通商口岸
8.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伙殖民强盗攻陷北京,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这伙殖民强盗是
A.英美联军
B.法德联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9.
“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次投箱中烟土,再抛石灰煮之,烟灰汤沸,颗粒悉尽。……共历二十三日,全部殆尽销毁。外来人之观者,详记其事,深赞林钦差之坦然无私。”上述材料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0.
《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下列哪些规定出自该条约
①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额增加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1.
有一公司筹拍有关义和团的电影,下列哪一情节不符合历史事实
A.义和团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B.义和团捣毁教堂、拆毁铁路
C.盛行于广东一带,打出“扶清灭洋”口号
D.1900年夏,义和团已控制了京津地区
12.
“外国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份“礼物”指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3.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则自有其成功之处。”材料肯定了戊戌变法
A.抵御了西方的侵略B.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14.
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这是为了纪念
A.变法维新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辛亥革命
15.
这次革命,“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材料中的“这次革命”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B.遭到了清政府的镇压,最终失败
C.高举自强、求富的大旗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6.
下列哪一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A.“公车上书”B.金田起义
C.《马关条约》的签订D.《南京条约》的签订
17.
1894年,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创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同盟会B.华兴会C.兴中会D.光复会
18.
1923年,梁启超曾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A.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历史必然性B.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的原因
C.二次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19.
为了摆脱落后局面,一场首先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始的运动拉开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序幕。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20.
清朝江苏巡抚吴元炳上奏:“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为此,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创办军事工业B.发展铁路交通C.创办近代海军D.兴办新式学堂
21.
1916年举行登基大典,复辟帝制的是
A.袁世凯B.段祺瑞C.冯国璋D.唐继尧
22.
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3.
标志着清朝在中国统治结束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C.中华民国成立
D.宣统帝下诏退位
24.
1911年4月在广州发生的起义之所以被称为“黄花岗起义”,是因为(   )
A.起义是在广州黄花岗发动的B.起义军要进攻设在黄花岗的清军要塞
C.起义中牺牲的烈士后被葬在黄花岗D.起义是在黄花岗失败的
25.
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规定参议院行使行政权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D.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6.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段材料反映出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受新文化运动的洗礼B.巴黎和会上中国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C.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D.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人民进行革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