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3)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
(4)其结果给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带来什么启示?
【思想解放】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5)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3)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
(4)其结果给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带来什么启示?
【思想解放】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5)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2.
材料论述
辛亥革命被称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时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
(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中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辛亥革命被称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时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
(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中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判断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24题)
4.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件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⑥ | C.①④⑤⑥ | D.①②⑤⑥ |
7.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改革政治体制 |
B.发展民族工业 |
C.反侵略反封建 |
D.推翻军阀统治 |
8.
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
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
9.
(2015新疆乌鲁木齐)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B.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
C.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 D.五四爱国运动 |
12.
按照下列思想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③“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③“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③①②④ |
D.④③②① |
19.
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其中的“它”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22.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其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C.红军长征的结束 |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24.
20世纪初,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青年杂志》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该历史人物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代表 |
B.发表过《庶民的胜利》 |
C.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
D.发表过《文学改良刍议》 |
25.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