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一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59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0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3)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
(4)其结果给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带来什么启示?
【思想解放】
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5)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2.
材料论述
辛亥革命被称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时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
(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中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判断题(共1题)

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3.选择题(共24题)

4.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件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⑤⑥
5.
《马关条约》中最能说明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的是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6.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B.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掠夺和瓜分中国D.镇压义和团运动
7.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改革政治体制
B.发展民族工业
C.反侵略反封建
D.推翻军阀统治
8.
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9.
(2015新疆乌鲁木齐)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B.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D.五四爱国运动
10.
孙中山指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这体现了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中的(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扶助农工
1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B.同盟会
C.兴中会
D.光复会
12.
按照下列思想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③“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3.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指
A.“求富”“科学”
B.“共和”“科学”
C.“共和”“民主”
D.“民主”“科学”
14.
1918年5月,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刊登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该小说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他是
A.
B.
C.
D.
15.
公元2017年是民国多少年?
A.105
B.106
C.107
D.108
16.
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为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17.
1913年国民党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之所以被称为“二次革命”是因为
A.袁世凯废除总统制,宣布称帝
B.袁世凯卖国,复辟倒退
C.它是辛亥革命的延续和发展
D.是革命派的意愿
18.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哪几个主要派系
A.奉、直、桂
B.直、奉、皖
C.奉、桂、皖
D.直、滇、桂
19.
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其中的“它”指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0.
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21.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的“公”指的是()
A.宋教仁B.谭嗣同
C.蔡锷D.梁启超
22.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其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的结束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中外纪闻》B.《新青年》C.《民报》D.《每周评论》
24.
20世纪初,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青年杂志》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该历史人物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代表
B.发表过《庶民的胜利》
C.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D.发表过《文学改良刍议》
25.
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26.
年,清政府宣布自次年起废除科举制。
A.1905
B.1906
C.1907
D.1908
27.
19世纪以来报刊业作为大众传媒十分发达,被胡适称为“小册子的新闻事业的黄金时代”是指下列那一时期
A.甲午战争后
B.第一世界大战期间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