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广东省南雄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59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9

1.综合题(共2题)

1.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图一

请回答:
(1)图一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19世纪末期哪次侵华战争以后中国出现的局势?体现了帝国主义怎样的企图?
(3)图三中外国列强侵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此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重大变化?
(4)从近代以来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列举李鸿章在这次自强运动中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各一例。
(3)材料三与中国近代化的哪一重大事件有关?这次事件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选择题(共21题)

3.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件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⑤⑥
4.
初二1班的同学要举行一个《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的活动,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B.维新变法运动C.洋务运动D.收复新疆
5.
一部《1860:圆明园大劫难》让人们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感受到了刻骨的“记忆”。与这个“记忆”有关的侵略者是( )
A.英法联军B.英国C.日本D.英法日俄等八国联军
6.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说明了(  )
A.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B.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C.中国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7.
最早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中英《南京条约》B.中日《马关条约》
C.中英、中法《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8.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和失败的标志分别是    (  )
A.定都南京与天京变乱B.北伐西征与天京陷落
C.天京变乱与北伐西征D.天京变乱与天京陷落
9.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光绪皇帝为谁所写  (   )
A.邓世昌B.林则徐C.关天培D.左宗棠
10.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在内容上相似的一项是( )
A.都索取了大量赔款
B.都开放了大批通商口岸
C.都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D.都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2.
卢沟桥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城外进行演习、无理挑衅引起的。该事件的发生与清政府签订的某一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就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有这密切联系。该条约是  (    )
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瑷珲条约》
1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
A.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B.遭到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
C.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14.
“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可能出现的画面是:
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驻扎有外国军队
D.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15.
自秦始皇起,皇帝一词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使这一称谓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鸦片战争
16.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①民族
②民主
③民权
④民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
八年级历史课上,老师在讲中华民国纪年换算时,学生小华站起来说他爷爷就生于民国时期,他爷爷今年(2011年)80周岁了。老师问:小华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正确回答应该是( )
A.民国十年B.民国二十年C.民国三十年D.民国四十年
18.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B.挽救民族危亡C.建立共和国D.发动人民群众
19.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开启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为民族自强作了一定努力。其中,运动过程中最成功的、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    )
A.兴办新式学堂,首开留学教育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创办近代军事工业D.筹建海军
20.
近年来,围绕南海主权和权益之争的南海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C.洋务运动D.北伐战争时期
21.
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签》签订B.“公车上书”
C.组织强学会D.创办《中外纪闻》
22.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维新变法运动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了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
A.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B.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C.抵抗侵略、救亡图存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3.
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 ( )
A.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