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图一

请回答:
(1)图一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19世纪末期哪次侵华战争以后中国出现的局势?体现了帝国主义怎样的企图?
(3)图三中外国列强侵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此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重大变化?
(4)从近代以来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图一

请回答:
(1)图一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19世纪末期哪次侵华战争以后中国出现的局势?体现了帝国主义怎样的企图?
(3)图三中外国列强侵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此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重大变化?
(4)从近代以来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列举李鸿章在这次自强运动中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各一例。
(3)材料三与中国近代化的哪一重大事件有关?这次事件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列举李鸿章在这次自强运动中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各一例。
(3)材料三与中国近代化的哪一重大事件有关?这次事件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选择题- (共21题)
3.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件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⑥ | C.①④⑤⑥ | D.①②⑤⑥ |
6.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说明了( )
A.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 | B.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
C.中国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 | 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
10.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2.
卢沟桥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城外进行演习、无理挑衅引起的。该事件的发生与清政府签订的某一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就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有这密切联系。该条约是 ( )
A.《辛丑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瑷珲条约》 |
14.
“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可能出现的画面是:
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
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
C.驻扎有外国军队 |
D.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
16.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①民族
②民主
③民权
④民生
①民族
②民主
③民权
④民生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7.
八年级历史课上,老师在讲中华民国纪年换算时,学生小华站起来说他爷爷就生于民国时期,他爷爷今年(2011年)80周岁了。老师问:小华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正确回答应该是( )
A.民国十年 | B.民国二十年 | C.民国三十年 | D.民国四十年 |
19.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开启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为民族自强作了一定努力。其中,运动过程中最成功的、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 )
A.兴办新式学堂,首开留学教育 |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
C.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 D.筹建海军 |
20.
近年来,围绕南海主权和权益之争的南海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 B.甲午战争时期 | C.洋务运动 | D.北伐战争时期 |
22.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维新变法运动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了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
A.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 B.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 C.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