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材料一: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材料二:(中共一大)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作好宣传工作,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1)材料一中提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哪些历史条件?
(2)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是什么?请你举出一个例子证明。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中共一大)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作好宣传工作,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1)材料一中提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哪些历史条件?
(2)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是什么?请你举出一个例子证明。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意义。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史性会议。会议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第一次明确地把***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
材料二 1945年4月在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如果同志们要把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须说明,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积累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
(2)这次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谁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把什么写入党章,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3)在这次大会上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4)这次大会的召开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史性会议。会议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第一次明确地把***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
材料二 1945年4月在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如果同志们要把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须说明,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积累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
(2)这次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谁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把什么写入党章,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3)在这次大会上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4)这次大会的召开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2.选择题- (共28题)
4.
近代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灾难,其中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内容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
5.
中国“三军败绩”,在马关“割地求和”,颐和园内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把这些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三军败绩”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的不抵抗 |
B.日本的强大 |
C.中国人民的未觉醒 |
D.清政府的腐朽 |
7.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发动的战争 |
B.都是因鸦片输入而引起的 |
C.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
D.两次战争都是为了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
8.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该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9.
关注民生是两会一大热点。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承诺,2018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
A.孙中山 |
B.李鸿章 |
C.*** |
D.邓小平 |
12.
小明同学制作了以下表格,请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时间 | 史实 |
1912年2月12日 |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
1912年2月13日 |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
1912年2月15日 |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
1912年3月 |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1912年4月 |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
A.武昌起义过程 |
B.孙中山革命活动 |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
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
14.
“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材料中从帝王专制史到民主政治史的历史转变中,开端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 B.洋务运动 | C.甲午中日战争 | D.辛亥革命 |
15.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运动 | D.北伐战争 |
16.
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
B.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
17.
“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艘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B.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C.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D.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
19.
“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成就”主要指
A.北伐军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
B.建立了国民政府 |
C.实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 |
D.建立了国民革命军 |
20.
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 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
21.
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某次战略转移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 B.红军长征 | C.秋收起义 | D.武昌起义 |
22.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这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游击队歌》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作者歌颂的是
A.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军 |
B.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 |
C.敌后根据地的抗日军 |
D.正面战场抗战的中国军队 |
24.
1938年3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台儿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会战,击败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胜利。台儿庄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的地位是
A.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 |
C.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取得的重大胜利 |
D.是淞沪会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27.
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各民族、各阶层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
B.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C.敌后战场是全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
D.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28.
2018年12月13日是中国第五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七七事变标志这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②从东北三省沦陷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八年抗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③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①七七事变标志这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②从东北三省沦陷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八年抗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③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④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A.①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29.
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
D.电影《甲午风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