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荣旗亚东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53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1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敌。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3)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次运动?这场运动发生在哪一年?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说这场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怎样弘扬“五四精神”?

2.选择题(共32题)

3.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C.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D.君主立宪制国家
4.
夏威夷州是远离美国本土的一个州,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正在它的首府火奴鲁鲁(檀香山)留下奋斗的足迹。孙中山在这里奋斗的事迹是
A.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B.指导国内的革命斗争
C.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D.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5.
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
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这段材料表明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国实现国民当家做主
7.
下列的文章中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有
①《敬告青年》
②《狂人日记》
③《庶民的胜利》
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8.
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即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主要是
A.师夷长技B.要反对外国侵略
C.要自强、求富D.要实行三民主义
9.
1913年,成为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
A. 曹锟贿选总统 B. 袁世凯大借外债
C. 宋教仁被刺   D. 袁世凯复辟帝制
10.
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
11.
20世纪的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第一次巨变的领导人首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他是
A. 康有为 B. 孙中山 C. *** D. 陈独秀
12.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B.中国国民党C.强学会D.中国同盟会
13.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是因为它(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完成了近代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C.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4.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进行的斗争是( )
A.发动护国战争B.发动二次革命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进行辛亥革命
15.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16.
“国父”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勇,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D.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
17.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地点是
A.北京
B.南京
C.武昌
D.广州
18.
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辛亥革命首义成功等事情,这一地点应该是(  )
A.上海B.武昌C.北京D.广州
19.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指的是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 成立了中华民国     D.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0.

(2016•十堰)- I shouted to you at the gate, but you didn't hear me.

- Really? I ____ a telephone call to my mother.

21.

(2016•十堰)- I shouted to you at the gate, but you didn't hear me.

- Really? I ____ a telephone call to my mother.

22.
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二是《新民丛报》,三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共和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23.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4.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地点是在
A.北京B.上海C.南京D.武汉
25.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26.
历史上的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导火线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新文化运动D.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思想
27.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博爱
28.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9.
1920年5月以后,北京、上海等地创办 《劳动界》 《劳动音》等刊物宣传的主要内容为
A.三民主义B.维新思想C.马克思主义D.民主与科学
30.
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曾经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工人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这座城市是( )
A.上海B.重庆C.天津D.北京
31.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次会议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32.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爆发了五四运动B.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C.发动辛亥革命D.建立了中华民国
33.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
A.公车上书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34.
1919年5月4日,有3000多学生在北京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这场运动的目标是(   )
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C.民主科学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