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3题)
3.
孙中山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据材料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劳动人民掌权的国家。( )
2.综合题- (共2题)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严重影响。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严重影响。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从材料中归纳能够反映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屈辱外交的具体史实。
(3)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1919年5月4日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3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仁义,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1)说说上述事件发生的背景。(2)从材料中归纳能够反映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屈辱外交的具体史实。
(3)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3.选择题- (共12题)
6.
“为了满足军士的贪婪,各国将领允许士兵在北京城无所顾忌地烧杀抢掠三日,古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蹂躏和摧残,地安门至西安门的房屋被焚毁殆尽,前门至东四牌楼也是满目荒凉……”材料描述的是( )
A.八国联军的暴行 |
B.英法联军的暴行 |
C.沙俄的侵华行径 |
D.日军旅顺大屠杀 |
7.
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支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 B.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D.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
8.
“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战争”指( )
A.中英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海军名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 )
A.坚持禁烟运动,领导虎门销烟 |
B.率军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 |
C.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
D.领导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 |
10.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11.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改革政治体制 |
B.发展民族工业 |
C.反侵略反封建 |
D.推翻军阀统治 |
12.
“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 )
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 B.军民体质下降 | 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 | D.白银大量外流 |
14.
如果你是生活在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国家遭到列强入侵,决定提高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已之力,你最有可能进入下列什么地方( )
A.时务学堂 | B.京师同文馆 |
C.福州船政局 | D.京师大学堂 |
16.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青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决定发动广州黄花岗秋收起义 | B.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
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