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4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列举题(共1题)

1.
“江山代有人才出”,中华民族每个时代都不乏为民请命的人,为正义献身的人,为中国前途命运而苦苦探索的人。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人物。
(1)鸦片战争中,在长江吴淞抵御英军而战死的老将。
(2)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写出《资政新篇》一书的人。
(3)在抗击八国联军的天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清军直隶提督
(4)戊戌变法中矢志为变法献身而甘愿流血牺牲的人。
(5)辛亥革命期间,1907年发动安庆起义而死难的领导者。
(6)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的领导人。
(7)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壮烈殉国的将军。

2.判断题(共3题)

2.
1895年,《北京条约》签订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
改正:
3.
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的十几块根据地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改正:
4.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改正:

3.综合题(共2题)

5.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李大钊为中央局书记。
改正:
6.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材料一 《宣言》称,“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未来社会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未来社会必将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以建立一个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为目标,所以他们的思想为人们所向往、所追求
——摘自刘玉安等《西方政治思想通史》
(1)材料一中的《宣言》是指哪部著作?依据材料一,说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特点。
材料二 俄国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少引起关注。列宁在俄国夺取政权后,李大钊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李大钊接受了俄国革命的主张,陈独秀也注视着俄革命的局势,但他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的反帝运动期间,李大钊、陈独秀的思想有了重大发展,他们都坚定地站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阵营,并且还有一群学生追随他们。
——摘编自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的崛起》
以下是依据材料二绘制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示意图。

(2)依材料二,说出促成以上各阶段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大事年表(部分)
①1920年,《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党组织的机关刊物。
②1920年,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党小组”在北京大学正式成立。
③1921年,北京的共产党小组的邓中夏等人在长辛店给工人开办劳动补习学校。
④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确定党的钢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3)请用材料三中的史实证明下列观点。填写序号即可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重视工人教育:_______。
中国共产党提出用革命手段实现奋斗目标:_______。
材料四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发展生产,实现共产主义
苏俄
国情: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大道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进而夺取全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被视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经典道路
领导人:列宁政策:  ①新经济政策  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中国
国情: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敌人经济力量薄弱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领导人    道路:改革开放内容: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
 
(4)依据材料四,说出苏俄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点。将表格中②补充完整。
材料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原则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方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方晓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逻辑关系》等
(5)依据材料五,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文化的关系。

4.选择题(共23题)

7.
1841年林则徐有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
A.逼迫清政府焙偿白银4.5亿两
B.攻占北京减.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片平方千米
D.割占辽东半岛,索银二亿两
8.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9.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说:“抢劫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小至小资家庭的钱匣,大至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直到被塞满的裤子不堪负重,坠至脚踝处。”英法联军的这一掠夺行为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0.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属于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③允许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④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2.We arrived at the park in early morning.(对划线部分提问)

{#blank#}1{#/blank#} {#blank#}2{#/blank#}you{#blank#}3{#/blank#}at the park?

13.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足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④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
下图所示南通大生公司股份凭据上的时间是公元
A.1921年
B.1922年
C.1931年
D.1932年
15.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A.民国元年
B.民国二年
C.民国三年
D.民国四年
16.
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
17.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创建了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8.
下图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长征组歌》中描述这个历史事件的歌词是
A.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B.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C.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D.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19.
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取消“二十一条”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20.
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武装反抗,创建军队D.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21.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这个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B.时务学堂C.黄埔军校D.京师同文馆
22.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②国民党左派叛变革命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③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3.
***作了这样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D.井冈山会师
24.
红军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是在(   )
A.占领遵义城后B.渡过金沙江后
C.到达陕北之后D.翻越雪山之后
25.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
A.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1931年日军占领南京
C.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D.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
26.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战役是
A.南昌起义
B.长征
C.淞沪会战
D.西安事变
27.
“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一历史事件促成了( )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日战争
28.
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
A.中国工农红军
B.抗日义勇军
C.八路军和新四军
D.人民解放军
29.
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安事变
②卢沟桥事变
③九一八事变
④南京大屠杀.
A.③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1道)

    判断题:(3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