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材料中“五口通商香港失”说的是哪一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是哪次战争失败后签订的?
(2)“圆明园中尽烈火”描述的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中国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
(3)“马关之约逆臣签”,材料中的“逆臣”指谁?《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条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体现了帝国主义时代经济侵略特征?
(4)“辛丑条约庚子恨”,庚子年是指1900年,这一年,西方列强们展开了一次集体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是什么?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5)通过上述问题的探讨,你得到哪些启示?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材料中“五口通商香港失”说的是哪一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是哪次战争失败后签订的?
(2)“圆明园中尽烈火”描述的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中国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
(3)“马关之约逆臣签”,材料中的“逆臣”指谁?《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条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体现了帝国主义时代经济侵略特征?
(4)“辛丑条约庚子恨”,庚子年是指1900年,这一年,西方列强们展开了一次集体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是什么?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5)通过上述问题的探讨,你得到哪些启示?
2.
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四: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竭尽表示将“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
(1)材料一中的运动是指哪一事件?它是如何“采纳西方文明中那些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的?
(2)与材料二中康有为一起领导戊戌变法的湖南籍维新人士是谁?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的主要作用?
(3)材料四中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中鲁迅采用新文学批判封建礼教的著作是什么?
(4)依据材料分析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取得的重要民主成果是什么?为了扫除专制维护共和,孙中山颁布了哪一文献?
(5)上述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四: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竭尽表示将“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
(1)材料一中的运动是指哪一事件?它是如何“采纳西方文明中那些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的?
(2)与材料二中康有为一起领导戊戌变法的湖南籍维新人士是谁?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的主要作用?
(3)材料四中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中鲁迅采用新文学批判封建礼教的著作是什么?
(4)依据材料分析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取得的重要民主成果是什么?为了扫除专制维护共和,孙中山颁布了哪一文献?
(5)上述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为了实现各自的政治目标,国共两党经历了“合作分裂合作分裂”的历程,在近代历史长河中张弥漫着赤诚合作的喜悦,也充斥着相互撕杀的销烟。
结合所学知识的回答:
(1)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哪一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1934年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实行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请问长征精神有哪些?
(4)1931年日本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的步伐,哪一事件标志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5)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内战中哪一事件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战略决战,请说出战略决战中三大战役的名称。
结合所学知识的回答:
(1)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哪一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1934年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实行第五次大规模的“围剿”,红军进行了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请问长征精神有哪些?
(4)1931年日本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的步伐,哪一事件标志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5)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内战中哪一事件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战略决战,请说出战略决战中三大战役的名称。
4.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这首革命歌曲创立于1943年,唱遍了大江南北。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一次次的会议中提出方针,总结经验,一步步地成长、成熟、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共一大召开于哪一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重大意义?
(2)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的召开有何意义?
(3)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4)中共七大上把哪一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从中共的成长奋斗历程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1)中共一大召开于哪一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重大意义?
(2)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的召开有何意义?
(3)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4)中共七大上把哪一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从中共的成长奋斗历程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2.选择题- (共26题)
14.
《辛丑条约》使人们进一步看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一批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作品,下列作品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B.《革命军》 |
C.《猛回头》 |
D.《文学革命论》 |
16.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的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至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A.禁烟运动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 |
D.五四运动 |
17.
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你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依据是:
A.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D.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
18.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
23.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这一通电的发出是由于爆发了:
A.九•一八事变 |
B.一•二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25.
“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了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它”是:
A.虎门销烟 |
B.台儿庄战役 |
C.抗日战争 |
D.平型关大捷 |
28.
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突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以下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A.茅盾——《骆驼祥子》 |
B.聂耳——《黄河大合唱》 |
C.齐白石——《愚公移山》 |
D.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