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场战争之后签订的哪一条约?
(2)材料二所涉及的条约是中国与哪个国家签订的哪一条约?此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之后?李鸿章在慈禧的授意下签订了哪一条约?该条约的哪一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场战争之后签订的哪一条约?
(2)材料二所涉及的条约是中国与哪个国家签订的哪一条约?此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之后?李鸿章在慈禧的授意下签订了哪一条约?该条约的哪一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四: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领导人物有谁?(回答一个即可)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回答梁启超领导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孙中山把材料三“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该思想成为什么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4)据材料四回答这场文化启蒙运动是什么?写出这场“文化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四: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领导人物有谁?(回答一个即可)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回答梁启超领导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孙中山把材料三“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该思想成为什么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4)据材料四回答这场文化启蒙运动是什么?写出这场“文化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材料二:.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摘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在抗战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东方会议后,日本为夺“满蒙”面制造的重大事件的名称,并说明这次事件的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红军取消番号改编后的名称,并写出抗战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写出抗战胜利的意义。
材料一: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材料二:.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摘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在抗战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东方会议后,日本为夺“满蒙”面制造的重大事件的名称,并说明这次事件的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红军取消番号改编后的名称,并写出抗战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写出抗战胜利的意义。
2.选择题- (共27题)
6.
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商企业增加到300多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 |
B.《南京条约》的签订 |
C.《马关条约》的签订 |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7.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12.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蜜蜂的尾端有一根针,因为这根针连着身体里的毒腺,所以是毒针。①{#blank#}1{#/blank#},遇到敌人侵害时,蜜蜂会把毒针刺入敌人的身体,然后放出毒液。有时你无意中打死一只蜜蜂,会有一群蜜蜂飞来蜇你,这是蜜蜂在报复你。②{#blank#}2{#/blank#},但是却被它蛰了,那是因为误会,蜜蜂错以为你要伤害它,所以蜇了你。总之,③{#blank#}3{#/blank#},因为一旦蜇了人,它就会很快死去。
14.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下列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它引起了社会习俗的新变化 |
D.它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
18.
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主要口号
③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④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国民性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主要口号
③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④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国民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
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如果要找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会选择的图片是()


A.“一大”会址 | B.南昌起义 | C.井冈山会师 | D.遵义会议 |
20.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4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艘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在社会上产生思想启蒙的作用 |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21.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
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 |
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
24.
被誉为“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自古繁荣的南京,抗日战争中曾一度成为人间地狱,是因为
A.战争中遭受持续轰炸 |
B.日军在此制造大屠杀,生灵涂炭 |
C.成为汪伪政府的首都 |
D.是细菌战“七三一”部队的驻地 |
25.
***曾提笔写到“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 B.平型关大捷 |
C.百团大战 | D.渡江战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