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堂检测: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418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3/30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洋务派全盘建设的事业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现就洋务派的军事建设,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年   份
举 措
咸丰十一年(1861)
恭亲王奕、文祥托总税务司赫德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水师来华创设新水师
同治四年(1865)
李鸿章、曾国藩设江南制造总局于上海
同治五年(1866)
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同治九年(1870)
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光绪元年(1875)
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
光绪二年(1876)
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驾船
光绪六年(1880)
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光绪十一年(1885)
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光绪十四年(1888)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动机”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付诸实践的。
(2)据材料指出,洋务派的中央和地方代表人物分别有哪些?
(3)据材料概括洋务派进行军事建设的方式有哪些?
(4)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洋务派要改变当时中国在哪一领域的落后局面。

2.选择题(共6题)

2.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十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甲午战后的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3.
下列关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表明农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②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③表明农民对封建统治抱有一定幻想 ④清政府“招抚”政策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
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英勇奋战,壮烈殉国
②北洋海军在威海卫战役中大败日军
③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④《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中国人口约为4 亿5 千万,列强要求中国赔款4 亿5 千万两白银,用意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纳1 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该材料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北伐战争
7.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