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考八年级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41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人民成了***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什么时候什么事件开始?
(3)对于材料二中“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近代是列强通过多次战争迫使我国签订不平等条约造成的,你能列举当中两个战争的例子吗?
(4)你认为中国能改变这种“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
2.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
(一穷二白)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分析,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方针?
(神奇逆转)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增长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重大挫折)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并分析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2.选择题(共25题)

3.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年代标尺”,方框内所填信息由左向右依次是
A.①④③②⑤
B.⑤④②①③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③②①
4.
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项目
年份和增长率
原煤(万吨)
钢(万吨)
布(亿米)
粮(万吨)
1952年
6649
135
38.3
16392
1957的
13000
535
50.5
19505
增长率(%)
96
296
32
19
 
A.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
B.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量增长率
C.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
5.
下图是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宏伟建筑,它的建造是
A.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决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人民英雄纪念碑
6.
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7.
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8.
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以及和平解放西藏,其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9.
在进行主题为“抗美援朝中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上甘岭》
④当时的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幅对联反映的状况是
A.“一五”计划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11.
下列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12.
下图壁画出现于
A.“文化大革命”期间B.“大跃进”运动期间
C.土地改革期间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期间
13.
制定下图文件的机构是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4.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到工业中
15.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文化大革命”结束
16.
童小鹏在《风雨四十年》中写道:“许多企业停工停产,设备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大批工人离开生活岗位‘闹革命’,生产第一线劳动力不足,武斗频繁,煤、电、运输紧张,使许多工矿企业和设备停工停产。”扰乱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正常秩序的主要原因是
A.片面追求工业发展高速度
B.全面展开阶级斗争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D.存在严重的“瞎指挥”现象
17.
《人民日报》在某篇文章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8.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上述现象发生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三大改造期间
C.“大跃进”运动中D.改革开放后
19.
下列表格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个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叙述正确是(   )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
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焦裕禄、王进喜、雷锋,到现在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有
①艰苦奋斗精神
②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
③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
如果为下面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
A.走向社会主义B.建设之路的曲折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
1958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全国大约出动9000万人,大搞“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炼铁)、群(群众运动)”。小土炉、小高炉遍地开花,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掀起。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3.
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诗中的“江桥”是指(   )
A.林彪反革命集团B.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
C.江青反革命集团D.武汉长江大桥
24.
如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25.
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土地改革的完成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26.
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1956年底),中国农民 ( )
A.走进了城市,成为了城市居民
B.分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失去了刚刚到手没几年的土地所有权
D.收入大为提高,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7.
如果你作《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农村改革成果显著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D.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