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38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

1.综合题(共4题)

1.
历史图片之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观察以下图片,看图说史。

(1)请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序。(将图片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示例,选择除示例外的任意一幅图片进行介绍。
(示例)图2: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天津条约》的场景,导致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上述图片是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四次侵略的掠影。经历了四次震荡的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阅读判断
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蔡元培表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既将大学定位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为北大网罗不少专心向学且学有所长之士,使其很快成为中国学术之重镇。
蔡元培任命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有意思的是,对于蔡的相邀,陈独秀起初断然回绝,“因为正在办杂志”。蔡则表示:“那没关系,把杂志带到学校里来办好了。”这样《新青年》也伴随陈独秀走进北大。
不单教授们在办刊物,许多学生也投身到刊物的创办中。影响所及,社会层面所出版的诸多杂志,也同样具有鲜明的“学”的色彩,基于“分科”组织杂志的文章,也构成新文化运动时期所创办刊物的普遍情形。
蒋梦麟曾指出:“回溯民七至民十一年之间,从文字上而使吾国思想界生转变者,有《新青年》,其文学革命、思想革命之鼓动,影响青年最大。”时人也指出:“举凡革命主张的鼓吹,世界思潮的介绍,现代文学的提倡,新兴艺术的引进,科学精神的展开,哲学理论的探讨……其所持的工具,莫非为报章、杂志、书籍。”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北京大学与《新青年》杂志的结缘,是由蔡元培一手促成的。
②蔡元培采取“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中国学术之重镇。
③新文化运动期间,《狂人日记》对青年的影响也很大。
④新文化运动期间创办的各种刊物中,只有《新青年》宣传新思想。
⑤出版事业与新文化运动没有关系。
3.
解读洋务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镇压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御外来侵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为此,他们提出了什么口号?
材料二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活动一览表

1865年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1872年
建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

1876年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

1878年
筹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7年
开办漠河金矿

1888年
北洋舰队正式成立
 
(2)根据材料二,将李鸿章筹办的洋务活动进行归类。(将序号填入表格中)
类别
序号
近代军事工业
 
近代民用工业
 
近代教育
 
近代军队
 
 
材料三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局为例,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他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获利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个人的私囊。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根本原因。
4.
班级要进行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
(一)图片材料

(二)文本材料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图1的“首义之城”是哪座城市?“首义”是何时爆发的?
(2)结合所学,从图片材料中任选一幅图,围绕辛亥革命,撰写80字左右的解说词。
要求:解说词首先要说明是哪张图片;介绍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时,至少涵盖3项围绕辛亥革命的关键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影响等。
(3)“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出自哪一历史文献?体现了什么原则?
(4)依据上述材料,写出辛亥革命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就。

2.选择题(共25题)

5.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6.
创立“拜上帝会”,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是
A.洪秀全
B.陈玉成
C.石达开
D.李秀成
7.
标志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永安封王
B.安庆陷落
C.天京陷落
D.天京事变
8.
钱穆先生在谈到太平天国时曾说:“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发动金田起义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提出《资政新篇》
D.定都天京
9.
下列四本清朝人物传记按照人物活动来分类,和其他三本不属于一类的是
A.
B.
C.
D.
10.
“他”曾对将士说:“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这一不畏牺牲的誓言最终践行于黄海大战。“他”是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徐邦道
D.左宝贵
11.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卡片中的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
A.反清复明
B.驱除鞑虏
C.扶清灭洋
D.反帝救国
13.
以下电影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时代背景的是
A.
B.
C.
D.
14.
19世纪上半期,中国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反映了林则徐
A. 对贪生怕死的鄙视 B. 具有清正廉洁的优秀品德
C. 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D. 热爱和平的愿望
16.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17.
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那就是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B.维护鸦片贸易合法化
C.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D.教训清政府
18.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  )
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
19.
假如时光倒流回到1895年春,你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你会目睹到的场景是
A.火烧圆明园
B.谭嗣同遇害
C.公车上书
D.五四运动
20.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谁的悲壮名言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21.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包括
①民族
②民权
③民生
④民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
某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去考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诞生地,他们应去
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广州
23.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此处“民贼”指的是
A.溥仪
B.段祺瑞
C.张作霖
D.袁世凯
24.
被陈独秀形象地称为“德先生”“赛先生”的是
A.民族、民生
B.民主、科学
C.民主、自由
D.民族、民权
25.
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你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依据是:
A.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26.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几支海军是()
①南洋 ②北洋 ③西洋 ④福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7.x 轴上的点 P(a,0) 的直线与抛物线 y2=8x 交于 A,B 两点,若 1|AP|2+1|BP|2 为定值,则实数 a 的值为(    )
28.x 轴上的点 P(a,0) 的直线与抛物线 y2=8x 交于 A,B 两点,若 1|AP|2+1|BP|2 为定值,则实数 a 的值为(    )
29.
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