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36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0

1.综合题(共2题)

1.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但她最惨痛的经历是在近代史,作为一国之都,侵略者两次在这里作威作福,为非作歹,迫使最高统治者签订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 吴玉章《辛亥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利用“中国的禁烟运动”这一“战争机会”发动了哪次战争? “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最终是如何体现的?
(2)依据材料二,第一次在北京城作威作福、为非作歹的侵略者是谁?侵略者当时给北京城“最惨痛的经历”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吴玉章先生笔下的“东方小国”是指哪个国家?此条约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说说你的个人感悟。
2.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 人民网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政治意义?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陈独秀等人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因此掀起了什么运动?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2.选择题(共30题)

3.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4.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邓世昌殉难黄海
D. 义和团火烧教堂
5.
“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辛丑条约》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D.《马关条约》
6.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42年8月,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B.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C.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令,宣布变法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材料中的“此项运动”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8.
虎门销烟前世界各国对鸦片的危害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大张旗鼓严禁鸦片的只有中国。取得巨大成就
的世界禁毒先驱是( )
A.李鸿章B.林则徐C.孙中山D.谭嗣同
9.
运用数轴可以有效地记忆和掌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和规律。请依据下图填写出数轴中空缺的内容(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鸦片战争D.百日维新
10.
1856年,英法借中国政局动荡之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的“政局动荡”是指(    )
A.义和团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洋务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
11.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一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道出了赤子对母亲的眷恋,对回归祖国的呼唤。诗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 )
A.英国的殖民统治B.法国的殖民统治C.德国的殖民统治D.日本的殖民统治
12.
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A.洪秀全B.林则徐C.邓世昌D.李鸿章
13.
1895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参加会试期间,传来了一个严重丧权辱国的消息,这令全国各阶层人士无不为之痛心疾首。材料中所说丧权辱国的“消息”是指( )
A.英国逼签《北京条约》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本逼签《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签订
14.
1900年7月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登载了题为《没有开化的中国佬》和《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1900年英国人认为中国要崩溃了的主要依据是(  )
A.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B.日本打败了中国的北洋舰队
C.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15.下面的结果是用计算器算出来的,请你估算一下,结果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把正确的写出来。

41×52=2244{#blank#}1{#/blank#}

678-235=913{#blank#}2{#/blank#}

16.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个“重大转变”缘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17.“随手拍”,这一互动式、开放式监督正在成为城市管理的一种新常态:沿街市容环境脏乱差、小摊小贩占道经营、路边车辆乱停放、路边井盖不见了……市民们常常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随手拍”,向有关部门投诉。这表明(    )
18.“随手拍”,这一互动式、开放式监督正在成为城市管理的一种新常态:沿街市容环境脏乱差、小摊小贩占道经营、路边车辆乱停放、路边井盖不见了……市民们常常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随手拍”,向有关部门投诉。这表明(    )
19.“随手拍”,这一互动式、开放式监督正在成为城市管理的一种新常态:沿街市容环境脏乱差、小摊小贩占道经营、路边车辆乱停放、路边井盖不见了……市民们常常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随手拍”,向有关部门投诉。这表明(    )
20.
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    )
A.李大钊B.胡适C.蔡元培D.鲁迅
21.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为此,陈独秀等人领导发动了( )
A.洋务运动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D.新文化运动
22.
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边材料出自(    )
A.孙中山B.陈独秀C.严复D.康有为
23.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孙中山抨击的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B.列强的侵略与殖民统治
C.国民政府的腐败D.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
24.
某校的历史专用教室中,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展版上展出下列一栏图片,据此可知这一栏目的标题应该是(    )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D.救亡图存
25.
为实现皇帝梦,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支持的人是(    )
A.段祺瑞B.冯国璋C.袁世凯D.宋教仁
26.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起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
27.
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䜣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
A.思想文化B.军事技术C.教育制度D.政治制度
28.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A. 禁烟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国民革命运动
29.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30.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31.
一批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游行队伍在北京天安门前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护法运动B.洋务运动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32.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参观考察历史遗址活动,其主要行程是从学校出发,依次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据此可知,该兴趣小组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参观( )
A.北伐战争遗址B.中共一大会址C.八一起义遗址D.红军会师遗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