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19世纪未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摘自百度文库
(1)材料一中马士所说的“战争果然就到了”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发动者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3)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摘自百度文库
(1)材料一中马士所说的“战争果然就到了”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发动者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3)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2.
(2017年四川内江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9月15日,北洋舰队护送4000余名官兵到朝鲜,17日返航,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这是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决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速射炮军舰有12艘,倾其全都精华。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中午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l2年,7年未修,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烧伤,信旗被毁;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扬威、超勇”二舰也受重创。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军港内,不准巡海迎敌,北洋舰对最终在威海卫军港全军覆没。
材料二1931年9月18日夜22时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对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爆炸同时,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其后,不到半年,东三省完全沦丧。
材料三1987年7月7日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1997年7月7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2005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开幕式有20OO人参加。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中,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只和平鸽飞上蓝天。2007年7月7日,抗战馆举行了千人大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同时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三个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一、二,从领导者角度分析中国失败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北洋舰队”是在什么运动中建立起来的?结合所学知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是在什么事件后基本结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一、二相比较,说说建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起了什么作用?依据材料三,分析当今隆重纪念抗日战争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一1894年9月15日,北洋舰队护送4000余名官兵到朝鲜,17日返航,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这是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决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速射炮军舰有12艘,倾其全都精华。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中午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l2年,7年未修,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烧伤,信旗被毁;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扬威、超勇”二舰也受重创。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军港内,不准巡海迎敌,北洋舰对最终在威海卫军港全军覆没。
材料二1931年9月18日夜22时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对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爆炸同时,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其后,不到半年,东三省完全沦丧。
材料三1987年7月7日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1997年7月7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2005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开幕式有20OO人参加。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中,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只和平鸽飞上蓝天。2007年7月7日,抗战馆举行了千人大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同时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三个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一、二,从领导者角度分析中国失败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北洋舰队”是在什么运动中建立起来的?结合所学知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是在什么事件后基本结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一、二相比较,说说建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起了什么作用?依据材料三,分析当今隆重纪念抗日战争有何重大意义?
3.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新的征程)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新的征程)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运动都有纲领性的口号或主张,它们体现着时代的印记。请根据下面内容探究有关问题。
材料一 口号或主张:①师夷长技②三民主义③民主、科学④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⑤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1)1936年12月,“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得到了国共两党认可,这在当时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2)请你为以上五个纲领性口号或主张拟定一个主题。
材料二 秋收起义后,***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材料二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
材料一 口号或主张:①师夷长技②三民主义③民主、科学④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⑤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1)1936年12月,“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得到了国共两党认可,这在当时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2)请你为以上五个纲领性口号或主张拟定一个主题。
材料二 秋收起义后,***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材料二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
2.选择题- (共15题)
5.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6.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的对应不准确的是( )
A.1919-1927年——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
B.1927-1937年——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
C.1937-1945年——统一战线,团结抗战 |
D.1945-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
8.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mì | qī | cù | fù |
静{#blank#}1{#/blank#} | {#blank#}2{#/blank#}斜 | 花团锦{#blank#}3{#/blank#} | 翻来{#blank#}4{#/blank#}去 |
{#blank#}5{#/blank#} | {#blank#}6{#/blank#} | {#blank#}7{#/blank#} | {#blank#}8{#/blank#} |
应和 | 着落 | 咄咄逼人 | 人迹罕至 |
9.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mì | qī | cù | fù |
静{#blank#}1{#/blank#} | {#blank#}2{#/blank#}斜 | 花团锦{#blank#}3{#/blank#} | 翻来{#blank#}4{#/blank#}去 |
{#blank#}5{#/blank#} | {#blank#}6{#/blank#} | {#blank#}7{#/blank#} | {#blank#}8{#/blank#} |
应和 | 着落 | 咄咄逼人 | 人迹罕至 |
11.
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2.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
13.
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爆发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黄埔军校创建 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A. 五四运动爆发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黄埔军校创建 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4.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史册上,井冈山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论述错误的是( )
A.从此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战争年代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 |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D.从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
15.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之中,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如今已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在哪?与什么事件有关?()
A.武昌辛亥革命爆发 | B.上海中共一大召开 |
C.广州黄埔军校建立 | D.南昌八一南昌起义 |
17.
***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A. 发动辽沈战役
B. 发动渡江战役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南京
A. 发动辽沈战役
B. 发动渡江战役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南京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