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八年(3)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
·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
材料二:圆明园被毁,是这个东方名园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当时的一些有识之人,开始把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付诸行动,开始了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成为…… —仲尧明、沈为慧、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册)
材料三:……统治者面时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不得不“办洋务”,这就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打开了一个难得的缺口。
——仲尧明、沈为慧、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该历史事件最主要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中,毁掉圆明园的是什么军队? 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洋务运动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材料一:下面是八年(3)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
·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
材料二:圆明园被毁,是这个东方名园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当时的一些有识之人,开始把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付诸行动,开始了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成为…… —仲尧明、沈为慧、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册)
材料三:……统治者面时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不得不“办洋务”,这就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打开了一个难得的缺口。
——仲尧明、沈为慧、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该历史事件最主要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中,毁掉圆明园的是什么军队? 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洋务运动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只需几只三桅战舰就能够摧毁它的整个海防。
——英国人马戛尔尼
材料三 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的回忆文章
材料四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订的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这是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
(4)《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内容最鲜明地反映了材料四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只需几只三桅战舰就能够摧毁它的整个海防。
——英国人马戛尔尼
材料三 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的回忆文章
材料四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订的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这是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
(4)《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内容最鲜明地反映了材料四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3.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是由哪一事件拉开序幕的? 结果如何?有什么积极作用?
(3)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4)中国在深化改革,请你就当前中国的改革提出两点建议。
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是由哪一事件拉开序幕的? 结果如何?有什么积极作用?
(3)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4)中国在深化改革,请你就当前中国的改革提出两点建议。
2.选择题- (共24题)
4.
刘新成、刘北城主编中说“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最终在战场上见了分晓。”材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5.
1757年之后,广州成为清朝唯一对洋商开放的口岸。1846年,“各国运往内地的通商货物,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导致这一变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7.
童童特别喜欢历史影视剧,下列是童童暑假期间观看过的历史题材的影片。请你判断童童通过哪一影片了解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
A.《林则徐》 | B.《鸦片战争》 | C.《火烧圆明园》 | D.《甲午风云》 |
8.
美国《纽约时报》在清朝咸丰年间曾以《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为题大幅报道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应为( )
A.太平天国运动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
A.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C.赔款2100万元 |
D.领事裁判权 |
13.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这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
A.协议关税使外国商品入侵 |
B.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D.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14.
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A.英美盟军 | B.反法联军 | C.英法联军 | D.八国联军 |
16.
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的方式,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上述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瑗珲条约》 |
17.
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涓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割台湾”是出自下列哪个条约内容?()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8.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9.We arrived at the park in early morning.(对划线部分提问)
{#blank#}1{#/blank#} {#blank#}2{#/blank#}you{#blank#}3{#/blank#}at the park?
21.
19世纪晚期,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以反满”。文中的“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 )
A.领导太平天国 | B.倡导戊戌变法 |
C.领导义和团 | D.领导辛亥革命 |
22.
维新运动不仅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下列言论中,反映了维新派思想主张的是( )
A.“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B.“自强”“求富 |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 D.“扶清灭洋” |
25.
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 )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
26.
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 | 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 |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