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举题- (共3题)
1.
近代中国社会问题,实际上是农民问题。
(1)太平天国时期,颁布《___________》主张按人口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提出的“___________”,就是“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3)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了《___________》,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1)太平天国时期,颁布《___________》主张按人口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提出的“___________”,就是“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3)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颁布了《___________》,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
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时代的缩影。
(1)《辛丑条约》签订后,陈天华的《猛回头》和《___________》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2)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无情的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3)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冼星海创作的《___________》体现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4)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根据神话故事创作的坚定抗战必胜的著名绘画作品是___________。
(1)《辛丑条约》签订后,陈天华的《猛回头》和《___________》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2)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无情的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3)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冼星海创作的《___________》体现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4)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根据神话故事创作的坚定抗战必胜的著名绘画作品是___________。
3.
缅怀抗日英烈,书写中国精神。
(1)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___将军血洒疆场。
(2)1937年,淞沪会战中___________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与日军展开血战。
(3)1942年,中国组编___________入缅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作出了重要贡献。
(1)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___将军血洒疆场。
(2)1937年,淞沪会战中___________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与日军展开血战。
(3)1942年,中国组编___________入缅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作出了重要贡献。
2.综合题- (共2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3年,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工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到新衅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材料二:…当華命派效法盝徳斯鳩、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从中西之间的形而下的比较进入到形而上的比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与什么战争有关?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导致中国“解体”?
(2)材料二中“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是否将革命派所有革命成果都“撕成碎片”?为什么?
(3)材料二中“文化心理层面”与什么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一:1853年,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工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到新衅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材料二:…当華命派效法盝徳斯鳩、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从中西之间的形而下的比较进入到形而上的比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与什么战争有关?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导致中国“解体”?
(2)材料二中“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是否将革命派所有革命成果都“撕成碎片”?为什么?
(3)材料二中“文化心理层面”与什么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
——人民日报社论《勿忘国耻共襄复兴》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英美宣战,实亦为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如此,则朕将战局并未何以保全亿兆赤子。……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一事件”指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英美宣战的理由及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原因。
(4)通过以上回答,形成正确的历史结论应遵循什么原则?
材料一: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
——人民日报社论《勿忘国耻共襄复兴》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英美宣战,实亦为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如此,则朕将战局并未何以保全亿兆赤子。……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一事件”指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英美宣战的理由及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原因。
(4)通过以上回答,形成正确的历史结论应遵循什么原则?
3.判断题- (共5题)
4.选择题- (共20题)
22.
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内容或意义搭配错误的是( )
选项 | 历史事件 | 内容或意义 |
A | 八七会议 |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
B | 秋收起义 |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
C | 三湾改编 | 决定攻打敌人的中心城市 |
D | 古田会议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A.A | B.B | C.C | D.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3道)
综合题:(2道)
判断题:(5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