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清。四万万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材料三: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健,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割台湾”,是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得逞的?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都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1938-1940年国共抗日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3)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清。四万万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材料三: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健,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割台湾”,是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得逞的?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都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1938-1940年国共抗日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3)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2.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一一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2)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 | 哲学、宗教 | 自然、应用科学 | 社会 科学 | 历史、 地理 | 文学 艺术 | 合计 | 年平 均数 |
1895年前 | 1 | 4 | 1 | 2 | 3 | 12 | |
1896-1911 | 38 | 172 | 366 | 238 | 136 | 958 | 63.86 |
一一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2)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
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材料二:
◎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针民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在10年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着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
(注: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一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针民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在10年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着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
(注: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一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论证。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最后实现了怎样的目标?
材料一: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材料二:
◎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针民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在10年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着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
(注: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一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针民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
◎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在10年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着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
(注: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一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论证。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最后实现了怎样的目标?
2.判断题- (共6题)
3.选择题- (共19题)
10.
近代某一条约签订后,日本对华人不再优待尊重,甚至对华人充满了鄙视,也不再把中国视为其近代化的对手,提出要充当东洋的盟主。这一条约使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
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
C.江苏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
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工具 |
11.
林则徐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他还说:“……西定新疆,舍君莫属。”历史没有辜负林则徐的期望。材料中的“君”指的是
A.![]() |
B.![]() |
C.![]() |
D.![]() |
13.
下图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该址原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以下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A.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实践体现 |
B.积极推进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
C.记载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发展的史实 |
D.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14.
某学生阅读了《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一组数据》,他提出了四个观点,说法准确的是
农户 | 减少1500多万户 |
耕地 | 减少2600多万亩 |
荒地 | 增加4900多万亩 |
军费 | 增加5000多万元 |
A.民不聊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 |
B.中国军队的近代化程度提高 |
C.袁世凯去世,军阀混战的局面结束 |
D.生产和人口减少与军阀混战有关系 |
17.
口号与主张蕴含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师夷长技
②还我青岛
③抗日救亡
④变法图存
⑤自强求富
⑥民主共和
①师夷长技
②还我青岛
③抗日救亡
④变法图存
⑤自强求富
⑥民主共和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⑤④⑥②③ | C.⑤①⑥④②③ | D.⑥①③②⑤④ |
18.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9.
下图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邮票中的一枚,主题是“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在


A.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
B.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 |
C.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
D.1936年12月陕西西安 |
20.
“孙中山愿意接受共产党员的原因很多。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感到包括共产党员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有权参加国民革命。实际上,他想利用共产党与工农的联系和苏维埃的援助
来改组国民党。”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来改组国民党。”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
C.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 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过程 |
21.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长征途中,***率领红军出奇制胜,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是指
A.四渡赤水 | B.强渡大渡河 | C.飞夺泸定桥 | D.渡过金沙江 |
22.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爱国运动 |
23.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的蒋介石日记引起了极大轰动。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吾愿死于青天白日之旗下,吾为国民革命而死,吾为三民主义而死,也即为共产主义而死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撰写上述日记的时间应该在
A.1926年前后 | B.1937年前后 | C.1945年前后 | D.1949年前后 |
24.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军事行动


A.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全面展开 |
B.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
C.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实现 |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
26.
1940年8月,苏联《红星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在山西积极勇猛地作战,河北、山东及北平附近之游击战争,亦有极大之展开。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发出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附近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上述新闻媒体报道的是
A.血战卢沟桥 | B.百团大战 | C.台儿庄战役 | D.平型关大捷 |
28.
阅读下边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
4.填空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6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