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28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0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
条约
影响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一的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②    
材料二: 罗瑞卿大将在参观虎门时曾说:“中国近代从这里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2)材料二中的“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指哪一历史事件?请你再列举一个近代(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抵御外敌侵略的历史人物或事件。
(3)请你简要写出“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自强”和“求富”的口号下,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企业,这些近代企业,构成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整体……这个整体是与封建主义统治相对立的,这个“对立”是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的,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走向自已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
(1)根据材料写出洋务派创办的两个近代企业。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的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的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节选自《中国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2)请写出近代中国人为“谋求制度的变革”所作努力。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简要概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3.
依据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一:

(1)请写出与图一、图二相对应的中国共产党重大会议的名称。
材料二:

(2)请写出材料二中的诗词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
材料三: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摘编自《***选集》
(3)依据材料,请简要回答“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的原因。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及党员人数

(4)依据材料写出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是如何变化?试简要分析原因。

2.选择题(共23题)

4.
2018年12月11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所失文物“青铜虎蓥”(见下图)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当年掠夺该物的联军应该是
A.英美B.英法
C.美俄D.法俄
5.
2018年7月至9月,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联合团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搜寻、发现并确认了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下图是写有“经远”二字的木质签牌。由此推断,该沉舰失事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1900年,列强再次入侵北京。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复兴之路》中的这段解说词指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列强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7.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孙中山针对什么事件发表的檄文?
A.清帝退位B.刺杀宋教仁案件
C.袁世凯复辟帝制D.军阀割据
8.
2018年是戊戌年,为了纪念120年前的戊戌变法,作家出版社推出了穆陶先生的历史小说《戊戌变法》,下列属于该小说主要人物的是
A.林则徐B.洪秀全
C.康有为D.孙中山
9.
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诞生D.北伐战争
10.
20世纪30年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①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③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A.① ②B.② ③
C.② ④D.① ④
11.
《***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创办黄埔军校
B.北伐胜利进军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12.
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A.参加中共一大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
D.参加重庆谈判
13.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求:

14.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当物体到达B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AD=3m,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求:

15.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D.百团大战
16.
201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日本侵略者屠杀30万人以上中国同胞的城市举行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该城市是
A.杭州B.武汉
C.南京D.重庆
17.
下列有关抗日战争史实照片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18.
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不断加强的“中国的壮丽的防御战”是阻止希特勒征服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斯大林感慨“中国人民及其军队的斗争,大大地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这段材料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A.发生的背景B.发挥的作用
C.胜利的原因D.胜利的后果
19.
将“***思想”写入党章并且为争取抗战胜利及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20.
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1.
1945年8月,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称赞***一行是“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他的评论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西安事变B.抗日战争
C.重庆谈判D.渡江战役
22.
下列四幅图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
B.
C.
D.
23.
下图“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抗日战争胜利
D.解放战争胜利
24.
***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一九三一年”所指事件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
25.
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方农民支援前线。准海战役中,华东解技区片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准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段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是一个重要原因是
A.民众的大力支援
B.解放军作战勇敢
C.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D.党中央指挥正确
26.
下列属于清末状元张謇“兴国之梦”的是
A.民主共和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D.变法图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