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近代以来的中国久经磨难,随着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银元……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二:大清帝国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立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和平,共享幸福,且杜绝将来纷纭之端……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于日本……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越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材料三:

(1)材料一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能否如清政府幻想的可保长久和平?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这个不平等条约是哪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日本在这个不平等条约中获得了材料一中英国所没有取得的哪项特权?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这个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是什么?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指出这一时期(1840年-1901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材料一: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银元……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二:大清帝国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立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和平,共享幸福,且杜绝将来纷纭之端……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于日本……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越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材料三:

(1)材料一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能否如清政府幻想的可保长久和平?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这个不平等条约是哪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日本在这个不平等条约中获得了材料一中英国所没有取得的哪项特权?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这个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是什么?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指出这一时期(1840年-1901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机,经过了走西方的路,走俄国的路,走自己的路的探索。下列材料以“忆沉浮,探复兴”为主题进行探究式学习,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的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建大吏着手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
材料二: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级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暴力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材料一、材料二摘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三: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个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四:“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看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道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号召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这场改良运动是指什么事件?这次以维护“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而发起的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改良主义”“暴力革命”主要学习西方的什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这次“暴力革命”的果实尽管被“断送”,但仍有哪些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产生于哪一运动之中?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所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材料一: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的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建大吏着手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
材料二: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级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暴力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材料一、材料二摘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三: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个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四:“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看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道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号召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这场改良运动是指什么事件?这次以维护“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而发起的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改良主义”“暴力革命”主要学习西方的什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这次“暴力革命”的果实尽管被“断送”,但仍有哪些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产生于哪一运动之中?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所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3.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二者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因此它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党内合作 爱国一家)
材料一:80年前,以孙中山为核心的国共两党领导人运用高超的政治智能,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统一战线,创造性地实行政治改革和军事改革,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道路。
——《国共两党合作筹备黄埔军校始末》
(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这一时期两党合作取得的最大革命成果是什么?
(兄弟阋墙 对峙十年)
材料二: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城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长征中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什么事件使红军转危为安?结合史实试用一例来说明。
(党外合作 誓死抗战)
材料三: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战争,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3)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请在时间轴上标出这一历史时期的起止时间,并写出这个时期的名称。

(4)材料三中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硝烟弥漫 全面内战)
材料四:***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5)结合史实,判断材料四中***所说的“转折点”是什么?
(6)结合材料中国共关系的史实,谈谈你的感想。
(党内合作 爱国一家)
材料一:80年前,以孙中山为核心的国共两党领导人运用高超的政治智能,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统一战线,创造性地实行政治改革和军事改革,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道路。
——《国共两党合作筹备黄埔军校始末》
(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这一时期两党合作取得的最大革命成果是什么?
(兄弟阋墙 对峙十年)
材料二: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城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长征中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什么事件使红军转危为安?结合史实试用一例来说明。
(党外合作 誓死抗战)
材料三: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战争,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3)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请在时间轴上标出这一历史时期的起止时间,并写出这个时期的名称。

(4)材料三中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硝烟弥漫 全面内战)
材料四:***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5)结合史实,判断材料四中***所说的“转折点”是什么?
(6)结合材料中国共关系的史实,谈谈你的感想。
2.选择题- (共10题)
5.
著名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黄海大战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解放战争 |
7.
“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领导人,他在三民主义中提出的“民生主义”,实际就是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
A.“驱除鞑虏” | B.“恢复中华” | C.“创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8.
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A.自强,求富 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
D.维护清朝统治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10.
五四爱国运动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准确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
B.爆发的直按原因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C.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11.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辽沈战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北平
④挺进大别山
①辽沈战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北平
④挺进大别山
A.④①③② | B.②④①③ | C.①②③④ | D.④②③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