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稷山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25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4

1.综合题(共4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和抗争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在中国史上的地位。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对比一下,这些探索之间有何相同点?
(5)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运动都有纲领性的口号或主张,它们体现着时代的印记。请根据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请回答:
(1)①、②、③、④的纲领分别指导了哪次运动?请你选择其中一次运动的结局和影响作一简要评价。
(2)“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中国近代哪一次重大运动中的口号?说出这一运动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3)1936年12月,“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得到了国共两党认可,这在当时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4)请你为以上五个纲领性口号或主张拟定一个主题。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911年的“一道闪电”后“黑暗依旧”的含义。1921年,给中国带来曙光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列举这场战争中我们取得胜利的两个战例,并指出这场战争我们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什么战役?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阅读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
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孕育了许多新的变革因素,这些新因素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起点。请你完成下面相关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分类作品——归纳文艺成就)
(1)请将下列相关作品,按照要求归类整理。(只写序号即可)

反映反对封建势力题材的有:
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题材的有:
(2)根据上述作品,概括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
任务二(运用图表——解读经济发展)

(3)分析以上数据,概括近代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初期民族工业发展所呈现的变化,说出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任务三(列举实例——说明变化影响)
(4)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根据下列表格要求,填写相应的内容。

2.选择题(共16题)

5.
南京曾经是中国古老的都城,近代以来又备受世界关注。以下关于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地
B.英国首先派驻领事的城市
C.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地
D.中国近代史上首先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
6.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7.
据“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等关键信息确定的主题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台湾民众的抵抗
8.
“1898年,袁世凯为了给慈禧太后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过,慈禧仅坐过一次就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A.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B.慈禧对汽车的知识了解太少,盲目自大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先进物质文明
D.袁世凯送礼的时候忽视了中国的实际国情
9.
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
B.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陈独秀等以《新有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D.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10.
“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首诗是为了纪念
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红军长征胜利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1.
某同学到广州某地参观时,看到了以下场景和照片,你知道与此相关的历吏事件吗?
A.发动反蒋起义
B.北伐推翻清政府
C.第一次国共合作
D.辛亥革命
12.
学习历史要求我们思考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AB.BC.CD.D
13.
下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时间轴。其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于(   )
A.AB.BC.CD.D
14.
图中,①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
C.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D.中国工农红军听长征
15.

一场3万余人参加的2014年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再次点燃东营这么年轻城市的激情。激情马拉松,美丽新东营,连续七届,黄河口马拉松已经成为展示东营形象的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中学生刘创作为志愿者参加了这次比赛。他发现这次马拉松赛和以往各界相比,呈现出三大亮点:

亮点一:这是此赛事首次升级为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分站赛,成为厦门、重庆、东营、衡水、太原5站赛事之一。

亮点二:马拉松赛事周围环境充分发出“黄河水城”、宜居东营的独特魅力,成为展示东营美丽风景的一条金色链条,让室内,市外的观众看到这美景后忍不住的感叹“东营美爆了”

亮点三:本届马拉松赛事“精打细算、厉行节俭”,节俭办赛事贯穿赛事始终。除了严格控制比赛规模,取消文艺晚会、招待晚会外,节俭办赛的最大特点是实现赛事物品的充分利用,对于上届马拉松能用物品二次利用。

请你用“发现的眼睛”,回答下列问题:

16.
山西举人刘大鹏在1906年3月19日的一篇日记中写道:“去日,在东阳镇偶遇诸旧友藉舌耕为生者,因新政之行,多致失馆无他业可为,竟有仰屋而叹无米为炊者。”其中“新政”是指
A.兴办洋务
B.兴办实业
C.停止科考
D.结束帝制
17.
怀揣梦想穿越历史,放飞梦想走向未来。“中国梦”激励着国人前行,近代著名的张謇弃官从商,履行的是
A.自强求富梦
B.民主共和梦
C.民主科学梦
D.实业救国梦
18.
二战期间,面对日本法西斯军队的进攻,美国总统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材料反映了(   )
A.美国难以抗击法西斯军队的疯狂进攻B.根据地军民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力
C.中国的抗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
19.设f(x)是奇函数,且在(0,+∞)内是减函数,又f(﹣2)=0,则(x﹣3)•f(x)<0的解集是{#blank#}1{#/blank#}
20.设f(x)是奇函数,且在(0,+∞)内是减函数,又f(﹣2)=0,则(x﹣3)•f(x)<0的解集是{#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