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24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

1.判断题(共6题)

1.
导致如图清政府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南京条约》的签订。________(判断对错)
2.
康有为、梁启超组织的“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但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革命党人发动的“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________(判断对错)
3.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________(判断对错)
4.
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________(判断对错)
5.
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________(判断对错)
6.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堂,清政府还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度就此寿终正寝。________(判断对错)

2.综合题(共3题)

7.
不同的土地政策和经济政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材料二 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材料三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革命纲领?据材料概括这一纲领提出了怎样的土地分配方案?有何局限性?
(2)为什么说材料二中《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3)材料三是哪一时期的土地政策?这次土地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效?
8.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已预期目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经过了中法、中日两次的战役,中国人既受了这样一番教训,自然会转变态度,着眼在政治方面,另谋一个改造的方案,于是有打着“变法自强”的旗子来改革政治的“维新党”出现。
——摘编自顾颉刚、王钟麟《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时传统文化束搏的突破。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3)材料三中“第三次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指哪次历史事件?综上所述,思想解放有何作用?
9.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基于形势变化制定了合适的方针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达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组织上增选了***为常委;军事上成立由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摘编自《***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文家市会议”是在哪次起义过程中召开的?该起义后,***向农村进军,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在这次会议上中共纠正了什么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这次会议的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发表上述议论的?据材料分析中共主张和平解决此事变的理由。

3.选择题(共20题)

10.
如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在此期间侵略军的暴行是
A.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B.迫使中国鸦片贸易合法化
C.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D.占领旅顺后进行了大屠杀
11.
小周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中国近代史某一条约的内容:

这一条约的签订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失去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使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使清政府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2.
引发如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14.
初二(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一些历史资料:①林则徐生平史迹 ②英国军队侵华暴行 ③割让香港岛示意图。根据这些历史资料,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关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
C.鸦片战争D.甲午战争
15.
观察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A.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了灭亡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16.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创建福州船政局
C.成立轮船招商局
D.修筑京张铁路
18.
1918年, 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称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位“先进知识分子”是( )
A.B.C.D.
19.
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D.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20.
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1.
下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
A.新文化运动诞生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人民军队的创建
D.国民大革命发动
22.
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B.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D.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
23.
孙中山晚年致力于谋求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能够印证此观点的史实是
A.创建兴中会
B.成立中国同盟会
C.发起护国战争
D.召开国民党一大
24.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25.
“战火江淮河汉飞,中原逐鹿夜军帏。寒风血溅青旗散,雪地馍收昏卒归。杜李邱黄哀暮霭,刘陈邓粟笑朝晖。输赢不独人谋事,犹是天心厌蒋肥。”这首诗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长沙会战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26.
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A.全民族团结抗战
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27.
《灾难与转折1937》一书(见右图)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忻平所著。1937年,中国的“灾难与转折”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百团大战
28.
“倭寇投降……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电文中“陪都”是指(  )
A.南京B.北平C.上海D.重庆
29.
以下为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

4.填空题(共3题)

30.
中国近代史上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甲午中日战争中,下令用自己的军舰撞击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________。
31.
1912年3月颁布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1945年中共召开七大,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2.
1937年8月至11月的________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1938年6月开始的________历时4个多月,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6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