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19世纪中期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1900年6月德国《前进报》的社论《铁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最能体现“中国奋起抗击”的是哪一爱国运动?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19世纪中期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1900年6月德国《前进报》的社论《铁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最能体现“中国奋起抗击”的是哪一爱国运动?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探寻救亡中国的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19世纪70年代创办的民用企业有何积极意义?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时值18省1300多名举人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主张。
材料三:孙中山在临终时嘱托革命人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重大的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思想解放)
材料四:陈独秀说:“吾国人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所以必须启发民智。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什么运动来“启发民智”?他们在“启发民智”的过程中打出的旗号是什么?
(探究启示)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探索之路,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19世纪70年代创办的民用企业有何积极意义?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时值18省1300多名举人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主张。
材料三:孙中山在临终时嘱托革命人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重大的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思想解放)
材料四:陈独秀说:“吾国人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所以必须启发民智。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什么运动来“启发民智”?他们在“启发民智”的过程中打出的旗号是什么?
(探究启示)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探索之路,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
探究中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史,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18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诗歌长征”纪念活动。请根据下图,品读***的《长征》。

(1)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按照提示完成材料一中的表格。
(2)根据材料二中的诗歌和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壮举,并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材料一:

材料二:2018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诗歌长征”纪念活动。请根据下图,品读***的《长征》。

(1)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按照提示完成材料一中的表格。
(2)根据材料二中的诗歌和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壮举,并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2.判断题- (共2题)
3.选择题- (共10题)
6.
160多年前的南方民谣唱到:“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四方兄弟到金田,斩龙除妖声震天”这说明
①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②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
③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
④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①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②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
③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
④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 |
7.
下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该漫画实质反映了


A.该漫画意在讽刺清政府固守石头磨子,不采用近代机器 |
B.该漫画揭露了清政府榨取人民血汗,满足帝国主义贪欲的行径 |
C.该漫画讽刺了清政府沦为列强在华统治的工具 |
D.该漫画在辛亥革命前具有醒世作用和教育意义 |
9.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的思想主张分别是
A.维新变法和民主共和 |
B.维护封建制度和维新变法 |
C.民主共和和民主科学 |
D.民主科学和打倒列强除军阀 |
10.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之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 B.中华民国的成立 |
C.宣统帝下诏退位 |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11.
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
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
D.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
12.
***说:“既要革命,就要有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这句话中“革命党”指的是
A.中国同盟会 |
B.中国国民党 |
C.中国共产党 |
D.兴中会 |
14.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反“围剿” | B.第二次反“围剿” |
C.第三次反“围剿” | D.第五次反“围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2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