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战争?依据哪一条约,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根据材料回答,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昨日下午,法国皮诺家族在国家博物馆将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鼠首和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这是圆明园被劫掠文物首次以无偿捐赠的方式回归。国家文物局已将这两尊兽首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将于近期公开展出。至此,圆明园12兽首中已有7件回归。
——《新京报》2013年6月29日
(2)材料二中的“圆明园的鼠首和兔首”是在哪次战争中流失国外的?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什么条约承认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材料三: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3)材料三“清国之败”与哪场战役关系最为密切?这场战争引发了怎样不堪回首的后果?
材料四: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东北初步全部沦陷,被据五年,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域,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4)材料四中“京师再陷”后,中国被迫签订条约,使得“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请你写出条约中哪一条款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战争?依据哪一条约,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根据材料回答,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昨日下午,法国皮诺家族在国家博物馆将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鼠首和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这是圆明园被劫掠文物首次以无偿捐赠的方式回归。国家文物局已将这两尊兽首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将于近期公开展出。至此,圆明园12兽首中已有7件回归。
——《新京报》2013年6月29日
(2)材料二中的“圆明园的鼠首和兔首”是在哪次战争中流失国外的?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什么条约承认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材料三: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3)材料三“清国之败”与哪场战役关系最为密切?这场战争引发了怎样不堪回首的后果?
材料四: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东北初步全部沦陷,被据五年,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域,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4)材料四中“京师再陷”后,中国被迫签订条约,使得“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请你写出条约中哪一条款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2.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注: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可以勤远略(注:远方的国防战略事务)。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根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写出一例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名称。
材料二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册(必修)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推动这次变法思想传播的影响最大北方报刊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写出这场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3)材料三是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该大总统是何许人也?为“巩固中华民国”,这位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哪一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材料四:下图是北大学生宿舍区著名的“DS”雕塑。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4)图片中扭曲结合在一起的“DS”,以及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都是指什么?
材料一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注: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可以勤远略(注:远方的国防战略事务)。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根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写出一例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名称。
材料二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册(必修)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推动这次变法思想传播的影响最大北方报刊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写出这场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3)材料三是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的誓词。该大总统是何许人也?为“巩固中华民国”,这位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哪一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材料四:下图是北大学生宿舍区著名的“DS”雕塑。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4)图片中扭曲结合在一起的“DS”,以及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都是指什么?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1)由材料一可知,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谁?
材料二

(2)材料二与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紧密相关?通过三则图片我们得知这是一场什么的性质的运动?
材料三、读图说史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次重要会议的召开?大会宣告了哪个政党的成立?该政党成立后,设立的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组织叫什么?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上述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一: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1)由材料一可知,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谁?
材料二

(2)材料二与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紧密相关?通过三则图片我们得知这是一场什么的性质的运动?
材料三、读图说史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次重要会议的召开?大会宣告了哪个政党的成立?该政党成立后,设立的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组织叫什么?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上述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选择题- (共24题)
6.
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A.《北京条约》 |
B.《望厦条约》 |
C.《黄埔条约》 |
D.《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 |
10.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邓世昌殉难黄海
D. 义和团火烧教堂
A.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圆明园惨遭洗劫
C. 邓世昌殉难黄海
D. 义和团火烧教堂
14.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句打油诗深刻揭露了()
A. 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B.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官场腐败
C. 列强入侵使中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现状
D. 《南京条约》签订后,个体农户纷纷破产的现实
A. 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B.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官场腐败
C. 列强入侵使中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现状
D. 《南京条约》签订后,个体农户纷纷破产的现实
15.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6.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它出自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写的《再别康桥》。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
C.严复的《天演论》 | D.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18.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发起者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 |
B.地主阶级洋务派 |
C.资产阶级革命派 |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
19.
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孙中山的下列哪些活动和功绩“唤起了民众”
①成立兴中会;
②创建中国同盟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建立了中华民国;
⑤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
①成立兴中会;
②创建中国同盟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建立了中华民国;
⑤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23.
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
A.民国12年 | B.民国13年 | C.民国14年 | D.民国15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