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 译书类别 | 英 | 美 | 日 | 其他 | 总计 | 百分比 |
哲学宗教 | 10 | 2 | 23 | 2 | 37 | 7.0 |
文学艺术 | 8 | 3 | 4 | 11 | 26 | 4.9 |
史地 | 8 | 10 | 90 | 20 | 128 | 24.0 |
社会科学 | 13 | 3 | 83 | 37 | 136 | 25.5 |
自然科学 | 10 | 9 | 73 | 20 | 112 | 21.0 |
应用科学 | 3 | 3 | 24 | 26 | 56 | 10.5 |
杂录 | 5 | 2 | 24 | 7 | 38 | 7.1 |
总计 | 57 | 32 | 321 | 123 | 533 | — |
百分比 | 10.7 | 6.0 | 60.2 | 23.1 | — | 100.0 |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 | 专业 | 备注 |
经学科 |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
政法科 | 政治、法律 | |
文学科 |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 |
商科 |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 |
格致科 | 算学、化学、物理等 | |
农科 | 农学、林学等 | |
工科 | 机器、造船、电气等 | |
医科 | 医学、药学 |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创作成为欧洲的巅峰。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经济的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为莎士比亚安心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同时,伊丽莎白女王还是一位十分宽容的女王,对莎士比亚当时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挠.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材料二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堪称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受到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牡丹亭》“以情反理”,憧憬了人的生命的完美现实……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反对神,关注普通人的社会生活,热情讴歌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以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为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脉动,是士大夫文化的深入拓展,影响力因而也局限于文人圈。莎士比亚的作品则代表了市民文化,题材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堪称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注目与喜爱……汤显祖运用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广大普通民众却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俾语,古谚语、滑稽隐语等,通俗易懂。
——均摘编自徐朔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之处。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创作成为欧洲的巅峰。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经济的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为莎士比亚安心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同时,伊丽莎白女王还是一位十分宽容的女王,对莎士比亚当时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加以阻挠.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
材料二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堪称世界文学艺术的瑰宝……受到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牡丹亭》“以情反理”,憧憬了人的生命的完美现实……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反对神,关注普通人的社会生活,热情讴歌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以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为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脉动,是士大夫文化的深入拓展,影响力因而也局限于文人圈。莎士比亚的作品则代表了市民文化,题材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堪称当时英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注目与喜爱……汤显祖运用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广大普通民众却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俾语,古谚语、滑稽隐语等,通俗易懂。
——均摘编自徐朔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之处。
2.单选题- (共17题)
3.
某中学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问:下列哪些成员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①英国下院议员 ②美国众议院议员 ③英国内阁成员 ④德国联邦议会议长
①英国下院议员 ②美国众议院议员 ③英国内阁成员 ④德国联邦议会议长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④ |
4.
从下列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年代 | 1937 | 1938 | 1941 | 1942 |
阵亡人数 | 125130 | 249213 | 144951 | 87719 |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
C.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
D.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
5.
1951年,在美国操纵下,48个国家在旧金山签署了片面的对日媾和条约,至此,日本长达6年的被占领时期宣告结束。美国这一外交行为
A. 成为其在亚洲发动冷战的肇始
B. 建立了与日本的平等伙伴关系
C. 意在进一步推进日本民主改革
D. 受中国政局及朝鲜战争的影响
A. 成为其在亚洲发动冷战的肇始
B. 建立了与日本的平等伙伴关系
C. 意在进一步推进日本民主改革
D. 受中国政局及朝鲜战争的影响
6.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
③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④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①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
③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④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7.
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图表数据表明
年份 地区 | 1699-1701 | 1772-1774 | 1804—1806 | 1834—1836 | 1854-1856 |
欧洲 | 83.6 | 45.0 | 37.3 | 36.3 | 28.9 |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 | 13.3 | 46.9 | 46.4 | 34.7 | 28.1 |
非洲、亚洲、澳洲和拉美 | 3.1 | 8.1 | 16.3 | 29.0 | 43.0 |
A.英国主导近代世界市场 | B.英国产品在欧美失去竞争力 |
C.英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 D.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加深 |
8.
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作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表。我们由此统计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狭缝中艰难成长 |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 |
9.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知识即美德” |
B.拯救人类心灵 |
C.追求生命价值 |
D.“认识你自己” |
10.
下图是欧洲“画圣”拉斐尔于1507~1508年所画的宗教题材画——《花园中的圣母》,关于这幅画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 |
B.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
C.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
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 |
11.
下图所示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


A.启蒙运动时期—诗歌—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 |
B.中国明清时期—剧本—散文—小说 |
C.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 |
D.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颂扬人性的力量 |
12.
下图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的书籍出版情况,从中可以获悉法国启蒙运动

①18世纪中后期达到高潮
②启蒙思想在法国社会受到较大关注
③内容涉及哲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
④对宗教神学的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

①18世纪中后期达到高潮
②启蒙思想在法国社会受到较大关注
③内容涉及哲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
④对宗教神学的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4.
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
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
15.
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六号(下图),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


A.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与否定 |
B.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 |
C.象征国共两党准备第一次合作 |
D.表达出“以俄为师”的思想 |
17.
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 |
B.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 |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
D.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 |
18.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
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 |
C.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
D.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
19.
197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放开手脚大胆去写—三谈批透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1956年以来的双百方针得到恢复。下列适合双百方针主旨的口号是
A.“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 |
B.“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
C.“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
D.“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
3.选择题- (共2题)
20.如图a所示,一长方体木块质量为0.12kg,高为4.0cm;将木块平稳地放在水面上,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0cm,如图b所示,利用金属块和细线,使木块浸没水中且保持静止状态.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