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21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

1.综合题(共3题)

1.
有人说“百年中国看上海”,因为它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某班学生以“上海往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外滩掠影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出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签订后,上海的城市发展发生了什么变化。西学寻踪
材料一 洋务运动期间,江南制造总局
翻译馆翻译出版的西学书籍

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在1868年初创至1912年停止译书为止,总共翻译出版了各种书籍160种。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与西学东渐》
1900—1911年,中国翻译西方书籍至少1599种,超过此前翻译书籍总数的两倍。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2)2018年是创立于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建馆150周年。依据材料,说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出版的西学书籍以什么类别为主。并分析1900-1911年,中国翻译西方书籍发生的变化。
方志上海

1902年荣氏兄弟在无锡集资开设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面粉厂)1913年,荣氏兄弟与人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分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分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是罕见的,荣氏企业已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出1914年至1922年,荣氏面粉厂有何新发展。并从世界历史发展背景说明荣氏面粉厂发展的原因。
摩登风尚
近代上海是中国第一繁盛商埠,社会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学们翻阅书籍,整理了以下资料:

(4)依据材料,概括近代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仿照示例,完成表格。
示例:

传承记忆
“沪上闻人名宅掌故与口碑”是上海市第一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今天上海徐汇区天平街道、湖南街道区域内流传。它以房宅为载体,反映上海开埠以来的近现代人物、地方和历史事件传说,浓缩了上海百年风云,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生动写照。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也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目前,由于年代久远,传说的讲述者年逾古稀.为保护这一项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5)结合“沪上闻人名宅掌故与口碑”,说说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何建议。
2.
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一
事件
人物
主要贡献
事件
人物
主要贡献


李鸿章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企业
戊戌变法

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1895年发起“  ② ”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辛亥革命

孙中山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百折不挠。他提出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③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倡导进行思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 ④ 》,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将材料一中①—④的内容填写完整。
(2)纵观中国近代风云变幻,概述以上人物为救亡图存所进行的探索呈现什么趋势。
材料二  1896年,维新派在上海创刊《时务报》,由梁启超主笔。他用常带感情的笔端,使该报成为宣传变法维新的重要宣传阵地。梁启超认为,救亡之道,惟有变法自强。所谓变法,其根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这一切要取得成功,就在于变官制。
严复于1897年在天津创办《国闻报》,成为维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体。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1895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书刊行,介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学说,激发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在思想界、教育界乃至更大的范围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他还先后译出《法意》《原富》《名学浅说》等多部西方社会科学名著,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传播西方近代学说的启蒙思想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3)依据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梁启超通过《时务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    )
②梁启超认为变法要取得成功在于变官制。(   )
③严复译著对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    )
④梁启超和严复均主张变法图强。  (    )
⑤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  (    )
材料三 辛亥革命博物馆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陈列场景

(4)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上面三个场景正确排序。
场景__________→场景___________→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所学,在上面场景B和场景C中任选一个,依照示例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简要说明。
示例:场景:   A 
说明: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全国各省纷纷响应,支持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
1964年首演的《东方红》,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历程创作的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第一场:东方的曙光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第二场:星火燎原

(2)上述材料阐述了***所开辟的革命新道路是什么?***曾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据此说明***所开辟的革命新道路有何特点。
第四场:抗日的烽火
第四场节目单

(3)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作出巨大贡献。试结合上面所给材料加以说明。
第五场:埋葬蒋家王朝

(4)上述材料反映了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的对比情况如何?上图展现了战略决战中解放区人民积极支援前线,结合所学,分析解放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的原因及作用。

2.选择题(共24题)

4.
下面两本连环画中的主人公,都是中国近代为反抗列强侵略进行英勇斗争的民族英雄。他们是
A.林则徐、关天培B.陈化成、邓世昌C.林则徐、邓世昌D.关天培、陈化成
5.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通讯:“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对这段通讯认识正确的是
A.记录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同的劫掠B.反映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C.指出了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D.分析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
6.
以下示意图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B.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C.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D.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7.
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个崭新的农民革命纲领,赞成洪仁玕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他就是
A.曾国藩B.杨秀清C.洪秀全D.左宗棠
8.
下图是某校学生游学期间参观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博物馆,该馆的基本陈列详细介绍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历程。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9.
孙中山评价一场运动时说道: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伤亡枕籍,还是前赴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0.
下列事件均与袁世凯有关,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镇压二次革命
②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下令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复辟帝制
④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11.
有数据显示,1916—1924年间,平均每年的战区面积即达六七个省,造成社会环境动荡、农田荒芜;兵祸连绵还导致水利失修,1916年江淮大水灾,灾区达三万四千平方里。造成以上社会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发动侵华战争B.袁世凯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C.袁世凯围剿护国军D.民国初期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战乱中
12.
下面是某学生撰写的历史考察报告的一部分,其中“考察内容”一项应该填写
A.总理衙门的设立B.洋务运动的兴起
C.科举制度的废除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3.
下图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重要事件。《长征组歌》中描述这个事件的歌词是
A.猛打穷追夺泸定
B.雪山低头迎远客
C.草毯泥毡扎营盘
D.征师胜利到吴起
14.
以下是某学生对五四运动的总结,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五四运动从北京开始,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
B.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这次运动中,中国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5.
1926年发布的《国民革命歌》唱道:“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的是
①冯国璋   
②吴佩孚   
③孙传芳
④张作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
如下图,八一电影制片厂片头画面的中心位置是人民解放军军徽,其中的“八一”两字是为了纪念人民解放军的诞生。与此紧密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
C.三湾改编D.古田会议
17.
某学生在使用百度搜索查找资料时,输入了“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生死攸关”等词语,他所要查找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全国掀起了工人运动的高潮B.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C.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D.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8.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闭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下列图片反映的史实能够佐证这个结论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
下面这幅人物肖像漫画描绘了发生在1945年的重要历史事件,若要给这幅漫画起个名字,最贴切的应该是
A.重庆谈判B.国民革命C.和平解放D.民族独立
20.
1947年3月***断然决定撤出延安,他对部队指战员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撤离延安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国民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21.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被称为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是
①平津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辽沈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
下面的图示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的抗战,其中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A.八一三事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万家岭战役
23.
叶剑英元帅曾写下诗句:“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此诗句所反映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是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D.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24.
七七事变爆发后,他率部镇守南苑,奋勇抗击日军,被机枪射中腿部,仍带伤激战,后头部又再受伤,最终壮烈殉国。抗战胜利后,为纪念他,北京有一条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
A.朱德B.佟麟阁C.姚予青D.谢晋元
25.
2017年12月13日,一位名叫朱彦的年轻人在网上发布了右面这张图画,瞬间刷爆了朋友圈,画中写道:“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我们必须铭记的历史事件是
A.日军在旅顺屠城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D.南京大屠杀
26.
状元实业家张謇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社会热潮是
A.实业救国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和平建国
27.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面文艺作品与其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子夜》——茅盾
②《狂人日记》——冼星海
③《骆驼祥子》——鲁迅
④《愚公移山》——齐白石
A.①B.②C.③D.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