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指出其在经济方面的主张有哪些?
(3)材料三中“它”指的是哪一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这一运动所提出的两大口号。
(5)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给本大题拟定一个主题。
材料一:1861年1月,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救探索开始了。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
材料二: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诏书,宣布实施变法: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准许官民上书言事,任用维新人士;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发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废除八股取士,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实行征兵制,扩建海军,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四:1915年9月15日一本杂志在上海黄浦江畔创刊,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发端。
﹣﹣以上材料摘编自纪录片《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自强”“求富”的主张下,洋务派分别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请各举一例。(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指出其在经济方面的主张有哪些?
(3)材料三中“它”指的是哪一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这一运动所提出的两大口号。
(5)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给本大题拟定一个主题。
2.
组合配对。请将下列方框内的史实选项中的字母代号填入国共两党关系歌谣后的括号内。
史实:
①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
②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
③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
④求和平,陪都谈判展大义。
⑤庆解放,总统府上插军旗。
史实:
A.解放南京 | B.南昌起义 | C.抗日战争 | D.重庆谈判E.北伐战争 |
②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
③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
④求和平,陪都谈判展大义。
⑤庆解放,总统府上插军旗。
3.
根据所学知识,将下表相关内容填写完整。
会议名称 | 会议时间 | 会议地点 | 相关内容及意义 |
中共一大 | 1921年7月 | ①_____、浙江嘉兴 | 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标志着②_____,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③_____ | 1935年1月 | 贵州遵义 | 大会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这次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④_____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
中共七大 | 1945年4月 | 陕西延安 | 大会确立⑤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4.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主张?这一主张促成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3)抗战爆发以后,出现了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两者相互配合,互为支持。请各举一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
(4)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请结合这段话,简述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主张?这一主张促成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3)抗战爆发以后,出现了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两者相互配合,互为支持。请各举一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
(4)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请结合这段话,简述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2.选择题- (共26题)
7.
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下图漫画《“惩罚”中国》,此次“惩罚”中国的最终结果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C.义和团运动兴起 |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1.
(题文)《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3.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抗日战争 |
14.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19.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后来把它阐发为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①民族 ②民主 ③民权 ④民生
A.①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20.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民主思想 | B.政治制度 | C.军事技术 | D.风俗习惯 |
21.
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并正确认识其影响,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
B.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
D.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24.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以后,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同***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个根据地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
C.晋察冀革命根据地 |
D.绥远革命根据地 |
28.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 B.解放战争的进程 |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 D.解放战争的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