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19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行走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
——摘自李鸿章给恭亲王的信
材料二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

材料三 近代中国民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1)材料一中李鸿章主张如何实现“自强”?以他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2)观察材料二、三,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是在材料三的第几阶段(答案写序号)?什么历史事件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家走上实业救国之路?
(3)据材料三,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出现在第几阶段(答案写序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近代未能实现工业化的根本原因。
2.
面对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近代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中最要紧的有两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第二,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好像我们现在的经济部,想要推行经济建设。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湖北军政府

材料三 (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节选》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主要推动者是谁?
(2)材料二中的军政府成立于哪一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什么?其领导者是谁?
(3)材料三中的“过时的政治体制”是指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中国知识分子又进行了什么探索?标举的口号是什么?吹响运动“号角”的是谁?
(4)以上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近代哪一个先进阶级的救亡图存的探索?
3.
近代百年,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时代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中国军队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简表

(1)材料一中“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伐的目的及具体对象。
(2)在材料二①、②两处分别填写相应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军队”反映了国共两党的什么关系?其意义何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

2.选择题(共19题)

4.
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条约在这里签订,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重庆
5.
一文关于某文献写到:它明确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规定余粮、余钱缴“国库”。这个文献是
A.《变法通议》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天朝田亩制度》
6.
中华民族是尚英、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A.抗击倭寇
B.血战黄海
C.收复新疆
D.收复台湾
7.
1902年重庆官员奏称日人在通商口岸“从事商业工艺制作”。该现象出现是因为签订了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人名中往往会蕴含丰富的时代信息。胡适原名胡洪骍,他二哥替他改名为“适者生存”的“适”,他的两个同学名杨天择和孙竞存。影响胡适等人名字的思想家是
A.梁启超
B.严复
C.谭嗣同
D.康广仁
9.
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将中山陵平面设计呈警钟形,寓有“唤起民众”之意。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投身革命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A.民族主义
B.三民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10.
鲁迅以新文学的形式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由此可知,鲁迅主张
A.反对迷信
B.反对封建王权
C.反对旧文学
D.反对封建礼教
11.
曾国藩、李鸿章等是当时中国的第一流政治家,他们的大阵方针分两层:以外交治标,以自强治本。其中为“治本”而创办的企业是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湖北织布局
12.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1919年,一群满腔热血的青年学生成为运动先锋,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资产阶级改良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近代化探索的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13.
浙江南湖历来是江南著名的游览胜地,湖中有多画舫、精舫等供游客游湖。其中一条船(见下图)被称之为"南湖红船"。这是为了纪念
A.中华民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兴起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4.
民谣是民间流行的、表达民族情感的歌谣。“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首江西民谣在歌唱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古田会议
15.
下图是某一节历史课堂上的教师板书,据此判断师生在一起学习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6.
地图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面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
D.揭开了民族抗战的序幕
17.
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其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8.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通过了《共同纲领》
C.商讨国共合作宣言
D.签署了《双十协定》
19.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准备对陕北发起重点进攻,面对强敌,***决定避敌锋芒,主动放弃延安(见下图)。内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蒋介石派兵大举进攻
A.陕甘宁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
20.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故宫、颐和园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此事关联密切的国民党军官是
A.邓小平
B.傅作义
C.朱德
D.赵登禹
21.
***的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而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
A.华东华南全境已基本解放
B.新中国成立
C.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D.国民党消亡
22.
抗日救亡运动洪流中,一批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是
A.田汉
B.赵丹
C.冼星海
D.聂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