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4题)
2.综合题- (共2题)
5.
丛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学习西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履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四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的口号。这场运动对“孔教”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履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四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强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的口号。这场运动对“孔教”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6.
某中学八年级开展“走进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研究性学习。
(歌词识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1)歌词描述的是哪一年的哪一历史事件?
(角色扮演)某中学八年级(1)班将编排《西安事变》课本剧,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歌曲:《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创作)《松花江上》(1986年创作)《大刀进行曲》(1937年创作)。
(2)假如你是生活在1936年12月西安的爱国文艺青年要用歌声向张学良的东北军将士宣传抗日,你会选择上述歌曲中的哪一首?请说明你选择该歌曲的理由。
(学习分享)﹣1945年,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一个个抗日英雄故事在大江南北上演。
(3)请你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举一个取胜的战例。
(问题探究)近年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否认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故意歪曲、篡改历史,甚至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日本也是二战的“受害者”。
(4)你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5)结合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你认为中日两国如何面对历史和未来?
(歌词识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1)歌词描述的是哪一年的哪一历史事件?
(角色扮演)某中学八年级(1)班将编排《西安事变》课本剧,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歌曲:《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创作)《松花江上》(1986年创作)《大刀进行曲》(1937年创作)。
(2)假如你是生活在1936年12月西安的爱国文艺青年要用歌声向张学良的东北军将士宣传抗日,你会选择上述歌曲中的哪一首?请说明你选择该歌曲的理由。
(学习分享)﹣1945年,一首首抗日救亡歌曲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一个个抗日英雄故事在大江南北上演。
(3)请你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举一个取胜的战例。
(问题探究)近年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否认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故意歪曲、篡改历史,甚至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日本也是二战的“受害者”。
(4)你认为南京大屠杀与广岛、长崎核爆炸导致平民伤亡是一回事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5)结合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你认为中日两国如何面对历史和未来?
3.选择题- (共19题)
7.
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侵略对广东沿海的斗争 |
B.都是为了抢占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原料 |
C.外国侵略者都是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
D.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
9.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品对联“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揭示的问题是
A.因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仇杀 |
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
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
D.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 |
10.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⑤林则徐虎门禁烟
⑥义和团运动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⑤林则徐虎门禁烟
⑥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④ |
B.②③④⑥ |
C.②③④⑤⑥ |
D.④⑤⑥ |
14.
***同志曾经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要是指俄国十月革命导致了中国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B.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俄国学习 |
C.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 |
D.五四运动的爆发 |
1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该材料体现的政治原则有
①主权在民
②三权分立
③民主共和
④君主立宪原则
①主权在民
②三权分立
③民主共和
④君主立宪原则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④ |
16.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哪一个政治派别?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资产阶级维新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17.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教。”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B.封建专制时代 |
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
D.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18.
***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是指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B.黄埔军校的建立 |
C.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
D.工农运动的发展 |
19.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某班计划组织“重走长征路”活动,请你帮助设计一条符合史实的线路()
A.瑞金一遵义一赤水河一泸定桥一吴起镇一会宁 |
B.瑞金一遵义一泸定桥一赤水河一吴起镇一会宁 |
C.瑞金一遵义一赤水河一泸定桥一会宁一吴起镇 |
D.瑞金一遵义一泸定桥一赤水河一会宁一吴起镇 |
21.
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粉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攻的原因有
①人民解放军在群众基础和士气上占优势
②中共正确的作战方法和作战方针
③解放区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
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①人民解放军在群众基础和士气上占优势
②中共正确的作战方法和作战方针
③解放区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
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2.
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建立,中国进行了两种命运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争取建设一个新中国,国民党妄图在中国维持反动统治。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 |
B.①④③② |
C.①③②④ |
D.③①②④ |
24.
近代中国伴随外来文化、政局更替、经济发展,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下列关于教育、文化方面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1872年在上海创办《生活》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
B.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华书局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
C.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是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
D.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4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