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
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日清战争重组了东亚国际关系,欧美列强在东亚的强权秩序被削弱,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不情愿地接受了新生强国日本。清国失去了对朝鲜的独占权和国土台湾。国内内乱蜂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2)材料二中“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为血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时代的序幕。
(3)材料三中“时代”指的是什么?这次学生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四:我们党的纲领如下:①确定党的名称为____.②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4)材料四中“我们党”是哪一党派?“我们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
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日清战争重组了东亚国际关系,欧美列强在东亚的强权秩序被削弱,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不情愿地接受了新生强国日本。清国失去了对朝鲜的独占权和国土台湾。国内内乱蜂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2)材料二中“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为血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时代的序幕。
(3)材料三中“时代”指的是什么?这次学生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四:我们党的纲领如下:①确定党的名称为____.②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4)材料四中“我们党”是哪一党派?“我们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2.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历经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展开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材料二 1927——1937年,国共十年内战,给日本侵略中国带来可乘之机
材料三 1937——1945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并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材料四 1946——1949年,国共第二次内战,国民党败逃台湾,导致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请回答:
(1)请写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的名称及第二次合作时期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二:1927年4月清晨,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然后,蒋介石的反动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结合材料二,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3)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取得的重大胜利战役两例。
(4)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国共两党关系的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材料一 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展开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材料二 1927——1937年,国共十年内战,给日本侵略中国带来可乘之机
材料三 1937——1945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并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材料四 1946——1949年,国共第二次内战,国民党败逃台湾,导致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请回答:
(1)请写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的名称及第二次合作时期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二:1927年4月清晨,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然后,蒋介石的反动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结合材料二,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3)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取得的重大胜利战役两例。
(4)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国共两党关系的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6题)
3.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这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
A.协议关税使外国商品入侵 |
B.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D.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4.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到佟麟阁“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等等,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些志士生活的时代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 B.国家统一,民族复兴 |
C.百年屈辱,救亡图存 | D.民族独立,改革开放 |
5.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太平天国失败根本原因是( )
A.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 B.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 |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 D.农民阶级局限性 |
7.
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面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 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 D.在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是陈独秀 |
9.
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
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
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 |
12.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D.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13.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 B.推翻了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15.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B.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 D.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16.
“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的含义是( )
A.开辟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C.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 D.建立第一支坚强的革命队伍 |
17.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
C.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18.
以下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
A.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北伐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
B.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
C.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
D.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北伐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
19.
1991年一记者问张学良说:“假如时光能倒流,您还会如此做吗?”张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还是一样那么做。假使事是如此,我还是那么做,别说软禁五十年,枪毙了,我都不在乎。”张学良至今不后悔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在当时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 B.全民族的抗战由此开始 |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D.标志着十年内战完全结束 |
20.
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的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事件与之相 关的是( )
A.重庆谈判 |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 C.三大战役 |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21.
有一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 B.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22.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做这样的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台儿庄战役 |
23.
1945年8月15日晚,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C.外国援助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
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
24.
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说:“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宣言中说:“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以上材料反映蒋介石( )
A.置民族利益于不顾 | B.面对日本侵略妥协退让 |
C.停止内战,转向抗日 | D.放弃妥协幻想,投入抗日 |
25.
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 |
26.
下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下列描述与其相符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
27.
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免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
C.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 D.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