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活动探究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精神的伟大民族。
(走进历史,整理史料)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请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2)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仔细辨认图中的四位人物,将图片下方的序号填入表格

(回顾历史,昭示未来)
材料一: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泻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二: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3)材料一描述的是哪次战役?结合材料谈谈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学习?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精神的伟大民族。
(走进历史,整理史料)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请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2)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仔细辨认图中的四位人物,将图片下方的序号填入表格
历史事件 | 人物序号 |
虎门销烟 | |
戊戌变法 | |
黄海海战 | |
百团大战 | |

(回顾历史,昭示未来)
材料一: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泻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二: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3)材料一描述的是哪次战役?结合材料谈谈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学习?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引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敌后根据地,他实现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在哪年诞生?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的革命活动有哪些?
(3)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你有哪些感想?
材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引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敌后根据地,他实现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在哪年诞生?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的革命活动有哪些?
(3)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你有哪些感想?
3.
以史为鉴
万急,延安***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判断这是谁发给***的电报?文中的“陪都”指哪里?
(2)从材料看,他显得“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明知这是阴谋,为什么还要前往?
(4)谈判最后的结果如何?
万急,延安***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1)判断这是谁发给***的电报?文中的“陪都”指哪里?
(2)从材料看,他显得“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明知这是阴谋,为什么还要前往?
(4)谈判最后的结果如何?
2.简答题- (共1题)
4.
根据材料及图片请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幼童登舟远赴,修习洋夷格致之学,实为我朝制器之必须。练兵以制器为要,制器以人才为先。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什么历史事件?
(2)这次事件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材料二强调了什么观点?
(4)你如何评价上述历史事件?
材料一: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幼童登舟远赴,修习洋夷格致之学,实为我朝制器之必须。练兵以制器为要,制器以人才为先。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什么历史事件?
(2)这次事件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3)材料二强调了什么观点?
(4)你如何评价上述历史事件?
3.选择题- (共27题)
6.
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虎门销烟——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7.
观察下图,《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请指出这一时期鸦片“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当时刚开始工业革命 |
B.英国要促进中英正常的贸易发展 |
C.英国已建立起东方市场 |
D.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
9.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关于这一条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的作用 |
B.有利于中英贸易的正常进行 |
C.这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
D.说明我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了破坏 |
10.
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相似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为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而发动 |
B.侵略者攻占了北京并进行大肆掠夺 |
C.战争期间清朝皇帝都离京出逃 |
D.战后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
11.
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曾说:“□□□□□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的地位。”“□□□□□”处应填写
A.林则徐销烟 |
B.金田村起义 |
C.义和团运动 |
D.邓世昌殉国 |
13.
1912年孙中山发表演说“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此“革命”最重要的贡献是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
B.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 |
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14.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组,我却说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
A.护国运动 |
B.武昌起义 |
C.戊戌政变 |
D.“二次革命” |
16.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 B.三民主义 | C.***思想 | D.邓小平理论 |
19.
1911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其报道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义和团运动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辛亥武昌起义 |
20.
“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
B.南昌起义 |
C.张学良“改易旗帜” |
D.井冈山会师 |
23.
斯塔夫里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表明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
B.中国代表团外交失败 |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
D.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冲动 |
24.
北伐战争时期战士们举着“打倒军阀,除列强”的标语,唱着“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战歌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此材料说明北伐
A.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
B.目标是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
C.主力是黄埔学生军 |
D.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袁世凯 |
25.
下图中的建筑物位于东北的某一个城市,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关的事件发生在1931年 |
B.有关的事件发生北伐战争时期 |
C.该建筑物位于长春 |
D.此事件被称为南京大屠杀 |
27.
今天的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这是为了纪念在哪次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1860年抗击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 B.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侵略北京 |
C.1931年抗击日军侵略东北 | D.1937年抗击日军侵略北平 |
28.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战略,被视为中共治国理政的新指导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29.
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
B.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
D.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