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实验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17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上了耻辱的印记。”

(2)材料二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材料三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
(3)瓦德西在哪一事件中来到中国?他的话反映了列强的什么本质?
(4)这一事件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5)根据材料四,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议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年至 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两个主义“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2.选择题(共25题)

3.
美国学者张馨保说:“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材料反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B.中英两国文化观念冲突
C.清政府的腐朽落后D.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4.
历史事件的发生一般都有其决定性因素。下列四位同学对“假如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论题的讨论,体现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决定性因素的是(  )
A.甲说: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因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与林则徐禁烟运动无关
B.乙说:英国仍然会发动鸦片战争,因为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丙说: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因为英国的鸦片贸易没有受到损失
D.丁说:英国仍然会发动鸦片战争,因为林则徐禁烟使英国利益受到了重大损失
5.
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既交,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太吏之泄泄(闲缺)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繁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
6.
英国记者莫理循说:多少年来我们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员。他们此番言论基于的历史事实是(  )
A.《南京条约》,中英协商海关关税
B.《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辛丑条约》,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7.
1757年之后,广州成为清朝唯一对洋商开放的口岸。1846年,“各国运往内地的通商货物,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导致这一变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都是为巩固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
9.
近代某学者在谈到清政府与列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说:“条款虽很多…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材料中的“为福”是指这些条约的签订(  )
A.加快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B.加强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
C.有利于外国资金及技术的引进D.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0.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这一变化主要源于《马关条约》中的哪一条款?(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1.
(题文)在10月18日放火烧圆明园之前,额尔金还在北京张贴了告示,说明了烧圆明园的原因和预定的放火时间:“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这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从上述材料中得出额尔金火烧圆明园的原因是(  )
A.圆明园具有很强的纪念意义B.抢劫后为了掩人耳目
C.对清政府的报复D.清政府不同意开通商口岸
12.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3.
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其中的“它”指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4.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创办了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天津电报总局、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纺织、电信等行业。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为清政府的税收“开源”
C.推动中国科技水平的进步D.与外资企业争夺市场
15.
朱博康、施正康所著《中国经济史》中写道:“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材料表明(  )
A.洋务派官员施政思想的落后性B.洋务派官员政治工作的主观随意性
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D.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偶然性
16.
学习历史必须学会区分史料和史实。史料不等于史实,史实指的是对史料进行考证、鉴别后提炼出来的历史事实。请判断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史实的是(  )
A.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对戊戌政变的记录
B.新文化运动由一些受过新式教育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思想运动
C.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D.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
17.
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某学校兴趣小组査阅戊戌变法的相关书籍时,看到有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你认为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它(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8.
新文化运动是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之所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是因为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礼教
19.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临终愤慨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两个不同的事件却有着相类似的结局,主要说明(  )
A.他们失败的相同根源在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他们都没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
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20.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在《讨元檄文》中把袁世凯称为“民贼”,是因为袁世凯
①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②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③复辟帝制
④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
1916 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袁世凯死了。” 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窃取了胜利果实,建立了( )
A.封建统治B.殖民统治C.北洋军阀统治D.帝国主义统治
22.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23.
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4.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
A.民主共和B.实业救国C.民主科学D.维新变法
25.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6.
我们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的依据是(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B.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革命主力D.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27.
《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