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沧桑的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中的《南京条约》是哪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图2中的中华民国成立,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其依据是什么?
(3)图3反映了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怎样的国际意义?
(4)图4中的场景有何标志性意义?

(1)图1中的《南京条约》是哪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图2中的中华民国成立,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其依据是什么?
(3)图3反映了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怎样的国际意义?
(4)图4中的场景有何标志性意义?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追求近代化的探索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答问。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难抉择,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解放。
——改编自《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所述“先进的西方”和“古老东方”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和“维新之路”分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他们的探索对后来者有何启示?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哪一条正确革命道路?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难抉择,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解放。
——改编自《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所述“先进的西方”和“古老东方”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和“维新之路”分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他们的探索对后来者有何启示?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哪一条正确革命道路?
3.
图片资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图片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请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的企业是以什么为口号创办的?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创办的另外两大军事工业是什么?
(2)图2中人物领导了什么变法?图3起义成功后,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3)图4中杂志的创办标志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该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4)纵观中国近代化历程,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图1的企业是以什么为口号创办的?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创办的另外两大军事工业是什么?
(2)图2中人物领导了什么变法?图3起义成功后,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3)图4中杂志的创办标志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该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4)纵观中国近代化历程,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4.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摘自***《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三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被俘将领杨伯涛回忆:经过几十里的行程,……呈现出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作战的伟大场面,我当时就大为感慨,认为18军的最后敗灭,非战之罪,应归咎于脱离人民群众,进而敌视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大海里淹没了。
——王骅书《中共华中工委史略》
(1)材料一中的“它”是一次什么性质的运动?材料所述“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指什么?
(2)长征途中的哪次会议确立了***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长征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淮海战役获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一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摘自***《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三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被俘将领杨伯涛回忆:经过几十里的行程,……呈现出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作战的伟大场面,我当时就大为感慨,认为18军的最后敗灭,非战之罪,应归咎于脱离人民群众,进而敌视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大海里淹没了。
——王骅书《中共华中工委史略》
(1)材料一中的“它”是一次什么性质的运动?材料所述“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指什么?
(2)长征途中的哪次会议确立了***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长征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淮海战役获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给我们哪些启示?
2.选择题- (共26题)
6.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即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文中“文明人”指的是
A.英法联军 |
B.美日联军 |
C.八国联军 |
D.沙俄军队 |
8.
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9.
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
1894年,孙中山等人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这个政党是
A.义和团 |
B.兴中会 |
C.中国同盟会 |
D.中国国民党 |
14.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15.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 | B.李大钊 |
C.陈独秀 | D.蔡元培 |
16.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这源于1927年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斗争,它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次斗争是
A.武昌首义 |
B.黄花岗起义 |
C.南昌起义 |
D.秋收暴动 |
19.
位于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与这艘红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的创建 |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C.正面战场的开辟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20.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A.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C.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
D.敌后战场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
22.
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他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指挥取得了哪次战役的胜利?
A.台儿庄战役 |
B.徐州会战 |
C.百团大战 |
D.武汉会战 |
24.
“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此行(前往重庆)……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行”是为了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
D.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
26.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不断奋斗。下列哪一事件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 | B.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
C.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