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近代两个条约的部分内容
A.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常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割香港岛给英国……
B.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1)材料一中a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试分析划线部分对中国队危害。b条款出自哪一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
材料三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3)材料三是哪一运动的口号?请你说出这一运动的标志性意义。
材料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

(4)图中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积极影响?中共七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近代两个条约的部分内容
A.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常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割香港岛给英国……
B.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1)材料一中a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试分析划线部分对中国队危害。b条款出自哪一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
材料三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3)材料三是哪一运动的口号?请你说出这一运动的标志性意义。
材料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

(4)图中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积极影响?中共七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
(2)材料一中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举两例)
背景链接: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速对外扩张,发动了侵华战争。
材料二

(3)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
(2)材料一中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举两例)
背景链接: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速对外扩张,发动了侵华战争。
材料二

(3)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摘自《海国图志•序》
(1)“是书”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帝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摘自《复兴之路》
(2)材料一的思想变成材料二的实践是由哪个派别来实施的?材料二提到的“军事工业”中规模的是哪一个?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l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
(3)据材料三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创办有何作用?
材料四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摘自《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4)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为此,他创办了哪一企业?你认为他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摘自《海国图志•序》
(1)“是书”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帝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摘自《复兴之路》
(2)材料一的思想变成材料二的实践是由哪个派别来实施的?材料二提到的“军事工业”中规模的是哪一个?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l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
(3)据材料三说明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创办有何作用?
材料四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摘自《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4)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为此,他创办了哪一企业?你认为他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
2.选择题- (共20题)
7.
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其中“温药慢治”指的应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新文化运动 |
D.辛亥革命 |
8.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 |
B.实业救国 |
C.民主科学 |
D.救亡图存 |
11.
(2015·江苏泰州)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的胜利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的胜利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2.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 | 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
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13.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 B.通过了《临时约法》 |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 D.签署了《双十协定》 |
14.
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审议,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纪念30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大屠杀 |
B.七七事变 |
C.九一八事变 |
D.台儿庄战役 |
16.
观察下列《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充分证明了淮海战役中( )


A.胜利来自人民的支持 | B.解放军装备落后,只能仰仗老百姓 |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D.国民党的美式装备还不如土枪土炮 |
22.
下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
B.蒋介石命令张、杨对陕北红军发起进攻 |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
D.全民族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