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11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5

1.综合题(共2题)

1.
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英国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依据的是哪一条约中的规定?
材料二: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2)材料二中“英国人、法国人……等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
材料三: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
(3)材料三中获得光绪帝御赐挽联,为报效祖国而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
材料四:“为血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时代的序幕。
(4)材料四中这次学生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揭开了时代的序幕”指的是什么?
(5)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是当时中国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之间的合作与斗争贯穿于当时整个历史时期。请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 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
(1)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请任举两例。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
材料三:***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四: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4)根据材料三指出“朱德来会***”发生在什么地方?
材料五: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5)根据材料四中判断“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6)以史为鉴,振兴中华。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30题)

3.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B.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
C.英国军舰开到香港岛D.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
4.
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它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它比较客观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
5.
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新创伤”主要表现在
A.勒索巨额赔款B.开放通商口岸C.在华开设工厂D.割占中国领土
6.
“再现历史场景, 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中国军民在老龙头火车站和紫竹林租界痛击外国侵略者的历史剧,下列选项作为该部历史剧题名最恰当的是
A.大沽口战役B.天津保卫战C.廊坊阻击战D.旅顺大屠杀
7.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瑷珲条约》
8.
中国近代史是屈辱史,也是各阶级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抗争史。其中农民阶级作为主体进行的抗争活动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虎门销烟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9.
伊莎贝拉·伯德是19世纪末的杰出女探险家,她的足迹遍布全球,出版了许多游记。1894 年,63岁的伊莎贝拉来到中国,她被中国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深深地吸引着,用三年完成了中国之旅并创作书籍记录了自己的见闻。下列选项中她在当时不可能看到
A.几位农民到苏州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做工
B.一位学生在京师同文馆求学
C.青年争读《新青年》,了解新闻
D.众人怒斥《马关条约》签订
10.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11.
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C.开平矿务局D.汉阳铁厂
12.
下图原画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画中两个懵懂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言。这幅漫画说明
A.近代青年敲响了晚清王朝的丧钟
B.辛亥革命之前新旧思想激烈冲突
C.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由观广泛传播
D.洋务运动时期西方技术大量引进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多个政治团体、政党组织纷纷创办报刊杂志,宣传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下列报刊杂志中,属于这些团体和政党机关报刊的是
A.《申报》、《民报》B.《新青年》、《申报》
C.《新青年》、《国闻报》D.《时务报》、《民报》
14.
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专权,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下列属于反对袁世凯专权斗争的是
①宋教仁组建国民党    
②黄花岗起义  
③“二次革命”  
④护国战争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
辛亥革命纪念日是每年公历10月10日,民国政府称“双十节”,是中华民国的诞生日。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史学家们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观点。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A.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C.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16.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7.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它出自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写的《再别康桥》。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严复的《天演论》D.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8.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民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新文化运动兴起B.义和团运动兴起
C.国民大革命兴起D.辛亥革命兴起
19.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不是偶然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势力,革命任务艰巨而又复杂,追切需要坚强的领导力量。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要是由于
A.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结果B.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C.共产国际的强力推动D.革命形势发展需求
21.
1919年5月,上海许多家长都收到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的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

你认为通知所说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A.社会动荡,逃避战乱B.家境贫困,难以为继
C.学生参与反帝爱国运动D.民族工业发展,扩大招工
22.
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里最能反映其性质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B.还我青岛
C.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3.
***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叶挺B.朱德C.贺龙D.刘伯承
24.
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样路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C.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25.中学时期被认为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    )
26.中学时期被认为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    )
27.中学时期被认为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因为(    )
28.
美国记者曾这样报道一场战役:“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是敌后战场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B.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
C.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9.
1945年8月,***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打倒列强,铲除军阀”B.“驱除耻虏,恢复中华”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要和平,争民主”
30.
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确为事实”。材料中“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指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胜利
C.百团大战胜利D.抗日战争胜利
31.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列作者与作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冼星海——《义勇军进行曲》B.徐悲鸿——《愚公移山》
C.郭沫若——《女神》D.巴金——《家》
3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难成长起来的,右图所示材料反映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是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B.海外华侨们的竞相投资
C.地区分布也极为不平衡
D.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