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09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3/1/3

1.综合题(共7题)

1.
(图说历史)如下图

(1)上图见证了北京被侵略的耻辱。请写出与图有关的两次灾难性战争。
(材料解析)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2)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后的“反入侵的连锁反应”是什么?为什么?
(历史启迪)
(3)你从19世纪三次灾难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吸取的什么教训?
2.
英国某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引起的。
错误:     。(2分)
理由:     
    。(4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据图指出,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略我国香港地区的方式除了割占外,还采用哪一方式?(2分)
材料二   “……当英国终于决定打到北京……俄国……竟能挺身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秉公无私的保护人,而在缔结和约时俨然以调停者自居,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
(2)为什么说“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3分)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辛丑条约》
(3)材料三的哪一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3分)
(4)比较上述材料,哪一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最严重?为什么? (4分)
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20年以后列强在中国的鸦片走私数量剧增的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二 英国占领了香港岛,英、法、美等国在上海等地开辟“租界”,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以英国输入中国的棉纱、棉布为例,1842年后的三年里,增加了一倍半。工业品的输入,使中国的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小农经济逐渐破产。
(2)材料一中“小农经济逐渐破产”说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三如图

(3)根据材料三,指出鸦片战争给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
5.
19世纪60年代,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了洋枪队头目西摩尔。
错误:    。(2分)
理由:     
  。(4分)
6.
(史料解析)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1)根据史料,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3分)
(论从史出)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2)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3分)
(3)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2分)
(学以致用)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举
出一例即可)(2分)
7.
如图,某同学利用“左图右史”的方法这样描述下图的场景: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丁汝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

错误:     。(2分)
理由:    
    。(4分)

2.选择题(共28题)

8.
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
学校资料室有三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们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风云》③《火烧圆明园》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
10.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blank#}1{#/blank#} cm,用该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位置如图乙时,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倒立、{#blank#}2{#/blank#}的实像,{#blank#}3{#/blank#}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在光屏上成的像向{#blank#}4{#/blank#}偏.

11.
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联合国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都是为了纪念()
A.中国禁烟运动B.林则徐虎门销烟
C.人类认识到鸦片的危害D.火烧圆明园
12.
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是()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中俄改订条约》
13.
如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个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民族英雄是图中的(   )
A.B.C.D.
14.
为了帮助同学们轻松学习,老师把某一课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割地最多”。由此你可以判断同学们在学习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6.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修约”要求遭到拒绝B.中国的禁烟运动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中国人民反英情绪高涨
17.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8.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9.
“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是红头军”。这是1862年前后在浙江慈溪流传的一首民歌,“红头军”指的是()
A.太平军B.清军C.洋枪队D.北洋水师
20.
法国作家雨果说:“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这里的“两个强盗”是指()
A.英国、法国B.英国、俄国C.俄国、日本D.美国、法国
21.
《阿古柏伯克传》一书中评述道:中国收复新疆,是一件近50年中在亚洲发生过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领导中国军队取得这一光辉成就的人物是()
A.郑成功B.林则徐C.左宗棠D.邓世昌
22.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黄海海战B.青浦战役C.威海卫战役D.廊坊阻击战
23.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   )

24.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   )

25.
甲午海战纪念馆坐落在刘公岛,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影视等综合艺术手段展示甲午海战悲壮历史的大型纪念馆。如果你有幸参观,你不能看到的是()
A.北洋舰队照片B.邓世昌肖像C.左宗棠肖像D.致远舰模型
26.
甲午中日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主要是因为(  )
A.清政府出兵朝鲜协助镇压起义B.李鸿章“避战保船”
C.日本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西方列强的纵容与支持
27.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8.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9.
如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主人公(图6)感动了许多人,他是()
A.林则徐B.张謇C.左宗棠D.邓世昌
30.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31.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32.
如图,清末《时局图》(图7),各种猛禽恶兽占据着整个画面,形象地描绘了帝国列强蹂躏瓜分中国的时局。图中的熊代表()
A.美国B.德国C.俄国D.英国
33.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人们在不同场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blank#}1{#/blank#}.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人说话时的{#blank#}2{#/blank#}不同.
34.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全面占领中国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C.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D.帮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
35.王瑞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blank#}1{#/blank#}℃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blank#}2{#/blank#}(选填“会”或“不会”)升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