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1)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思想上具有怎样深远的意义?
材料三 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蹶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溅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同时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什么?后来这场运动在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什么理论,将中国革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5)综合以上材料,你对19世纪中期至1919年的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何评价?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1)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思想上具有怎样深远的意义?
材料三 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蹶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溅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同时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什么?后来这场运动在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什么理论,将中国革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5)综合以上材料,你对19世纪中期至1919年的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何评价?
2.
2018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警报声响!南京全城静止!行人默哀,汽车停驶鸣笛……再次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抗争是中国人民最深刻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太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1)据材料二指出五匹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材料二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全民族抗战始于什么事件?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材料三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3)材料三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四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这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4)材料三中的“这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指挥员是谁?
(5)综上所述分析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太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1)据材料二指出五匹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材料二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全民族抗战始于什么事件?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材料三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3)材料三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四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这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4)材料三中的“这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指挥员是谁?
(5)综上所述分析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3.
适时的调整策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为什么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向农村进军”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材料二 毛主席发言的主要内容是说,当前首先要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和在各方面的表现……他又用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事实,批驳了用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做辩护的观点。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
——摘编自伍修权《我的历程》
(2)材料二是***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这次会议后我党在军事和思想方面做了哪些调整?
材料三 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怪的老状态里去……这(第二个前途)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论联合政府的报告》(1945年4月)
(3)《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对当时社会形势做了怎样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共是如何应对这种形势的呢?
材料四 解放战争笫二年的形势图和笫三年敌我双方力量比较表


(4)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形势图分析中共作出战略进攻决策的原因。面对第三年敌我形势变化,中共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共能够从弱到强,不断走向胜利的原因。(至少列出两点)
材料一 ***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为什么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向农村进军”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材料二 毛主席发言的主要内容是说,当前首先要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和在各方面的表现……他又用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事实,批驳了用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做辩护的观点。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
——摘编自伍修权《我的历程》
(2)材料二是***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这次会议后我党在军事和思想方面做了哪些调整?
材料三 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怪的老状态里去……这(第二个前途)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论联合政府的报告》(1945年4月)
(3)《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对当时社会形势做了怎样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共是如何应对这种形势的呢?
材料四 解放战争笫二年的形势图和笫三年敌我双方力量比较表


(4)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形势图分析中共作出战略进攻决策的原因。面对第三年敌我形势变化,中共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共能够从弱到强,不断走向胜利的原因。(至少列出两点)
2.选择题- (共19题)
5.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 |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 C.洋务运动破产 |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6.
为了更多地了解近代历史,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影视作品,请你按历史发展过程安排观看顺序
①《鸦片战争》
②《辛丑条约》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①《鸦片战争》
②《辛丑条约》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②③①④ |
D.①③④② |
7.
《2017年关税调整方案》已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但是我国的这种关税自主权在近代却一再遭到破坏,涉及的条约有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③ |
11.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①魏源
②洪秀全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①魏源
②洪秀全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 |
12.
九十多年前的某一天,在中国某地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开始,它是
A.党在国共合作下誓师北伐的宣言 |
B.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
C.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的序曲 |
D.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序幕 |
1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七律·长征》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途中红军渡过下列河流的先后顺序是
①碧血战湘江
②四渡赤水河
③巧渡金沙江
④强渡大渡河
①碧血战湘江
②四渡赤水河
③巧渡金沙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②①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③①④② |
D.①②④③ |
15.
《***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创办黄埔军校 |
B.北伐胜利进军 |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
D.实现全国统一 |
17.
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军事行动被***形象地比喻为“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人敌人的胸膛”。下列关于此次军事行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军事行动指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
C.将战争引向国统区 |
D.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
18.
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的发展表现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却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A.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
B.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
D.三大战役 |
19.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这说明了( )
A.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C.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 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 |
20.
1945年某期《大公报》记载:10月8日晚,张治中在欢送***的晚宴上致辞时说:“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统一,团结,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这次晚宴的背景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C.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协定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 |
21.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民主共和 | B.民主科学 | C.实业救国 | D.变法图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