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08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7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1)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思想上具有怎样深远的意义?
材料三 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蹶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溅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同时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指什么?后来这场运动在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什么理论,将中国革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5)综合以上材料,你对19世纪中期至1919年的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何评价?
2.
2018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警报声响!南京全城静止!行人默哀,汽车停驶鸣笛……再次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抗争是中国人民最深刻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太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1)据材料二指出五匹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材料二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全民族抗战始于什么事件?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材料三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3)材料三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四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这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4)材料三中的“这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指挥员是谁?
(5)综上所述分析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3.
适时的调整策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为什么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向农村进军”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材料二 毛主席发言的主要内容是说,当前首先要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和在各方面的表现……他又用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事实,批驳了用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做辩护的观点。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
——摘编自伍修权《我的历程》
(2)材料二是***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这次会议后我党在军事和思想方面做了哪些调整?
材料三 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怪的老状态里去……这(第二个前途)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论联合政府的报告》(1945年4月)
(3)《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对当时社会形势做了怎样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共是如何应对这种形势的呢?
材料四 解放战争笫二年的形势图和笫三年敌我双方力量比较表

(4)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形势图分析中共作出战略进攻决策的原因。面对第三年敌我形势变化,中共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共能够从弱到强,不断走向胜利的原因。(至少列出两点)

2.选择题(共19题)

4.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煮豆燃箕”是指
A.北伐失利
B.洋枪队镇压太平军
C.天京事变
D.安庆保卫战失利
5.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C.洋务运动破产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6.
为了更多地了解近代历史,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影视作品,请你按历史发展过程安排观看顺序
①《鸦片战争》
②《辛丑条约》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④②
7.
《2017年关税调整方案》已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但是我国的这种关税自主权在近代却一再遭到破坏,涉及的条约有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8.
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A. 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 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 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9.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界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冲的句话,其作者是
A.郭沫若
B.鲁迅
C.茅盾
D.聂耳
10.
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山”振兴中华”的时代强育。由此可知,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11.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①魏源
②洪秀全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2.
九十多年前的某一天,在中国某地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开始,它是
A.党在国共合作下誓师北伐的宣言
B.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的序曲
D.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序幕
13.
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三湾改编
1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七律·长征》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途中红军渡过下列河流的先后顺序是
①碧血战湘江
②四渡赤水河
③巧渡金沙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④②
D.①②④③
15.
《***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创办黄埔军校
B.北伐胜利进军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16.
八年级二班的历史兴趣小组打算暑假去考察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地点,他们应该去
A.陕北吴起镇B.贵州遵义C.甘肃会宁D.江西瑞金
17.
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军事行动被***形象地比喻为“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人敌人的胸膛”。下列关于此次军事行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军事行动指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将战争引向国统区
D.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8.
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的发展表现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却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A.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B.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三大战役
19.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这说明了(  )
A.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
20.
1945年某期《大公报》记载:10月8日晚,张治中在欢送***的晚宴上致辞时说:“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统一,团结,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这次晚宴的背景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协定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
21.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民主共和B.民主科学C.实业救国D.变法图强
22.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长征组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北伐军军歌》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