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04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5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三《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1)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从赔款数额、通商口岸的位置、割让土地等方面完成下列表格。
 
中英《南京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
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通商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其他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有了哪些新内容?这些新内容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是英国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取得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后来法、美等国相继取得这一特权。结合材料三和材料二,谈一谈《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1)台湾是中国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
材料二日本方面: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陆、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补充造船费用。中国方面:在慈禧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30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战争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反:背叛祖国)”的歌谣。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4)结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选择题(共13题)

3.
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在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4.
“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5.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只有英国
D.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6.
下图是1900年8月,外国军队在北京紫禁城内举行阅兵的照片。照片中耀武扬威的军队是(   )

A. 英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C. 日本军队 D. 八国联军
7.
1843年中英签订的《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附件,英国获取的权益包括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之所以说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起因和性质相同
B.都是英国发动的
C.结果都是清政府战败
D.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9.
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
A.拜上帝教教义B.《劝世良言》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10.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1.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12.
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
A.俄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13.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开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4.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社会制度
B.是由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发动的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
15.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单选题(共1题)

16.
某条约中有这样的条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应该出自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3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