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并划分势力范围,直接控制清政府,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同时控制中国的海关,垄断中国的内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他们还以办学校、建教堂、发行报纸、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文化侵略。这样,帝国主义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请回答: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
(2)从近代中国的社会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认识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3)面对列强的一步步侵略、清朝统治又日益腐败,假若你是当时的一名爱国者学生,你会怎么做?
请回答: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
(2)从近代中国的社会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认识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3)面对列强的一步步侵略、清朝统治又日益腐败,假若你是当时的一名爱国者学生,你会怎么做?
2.
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映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有人形容当时文武百官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魏源编撰的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第一次提出“师夷之长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与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历史的悲剧在第一次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复兴之路·千年局变》
(1)材料中的“战争”指什么战争?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复兴之路·千年局变》
(1)材料中的“战争”指什么战争?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题文)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民族的脊梁)

(1)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以上三个人物的主要事迹。
(民族的屈辱)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景。请写出这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
(民族的探索)

(3)这两个纲领在内容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民族的脊梁)

(1)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以上三个人物的主要事迹。
(民族的屈辱)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景。请写出这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
(民族的探索)

(3)这两个纲领在内容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2.选择题- (共20题)
6.
十九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常常用“割地”“赔款”来向外国列强“求和”,继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下列帝国列强中,通过“充当帮凶”趁火打劫而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沙俄 |
B.美国 |
C.日本 |
D.英国 |
10.
1857年,太平天国翼王率10万精锐负气出走,1862年2月,太平军由湖北入川,攻克石柱后,于3月初分三路进入丰都境内。一路去洋渡溪,一路到高家镇,一路出包鸾场。其中翼王是指
A.石达开 |
B.杨秀清 |
C.韦昌辉 |
D.陈玉成 |
12.
下列条款中属于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的是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3.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它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有人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与下列哪一侵华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4.
下图是某城市的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这城市应该是( )


A.南京 | B.上海 |
C.虎门 | D.北京 |
19.
近代社会,西方国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其中,获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是通过下列哪个条约获得的
A.《南京条约》 |
B.《虎门条约》 |
C.《望厦条约》 |
D.《黄埔条约》 |
20.
“由于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加上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所以虽有广大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的英勇抵抗,仍然挽救不了中国战败的命运。”这段文字表述的是( )
A.鸦片贸易的危害 | B.虎门销烟的背景 |
C.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 D.《南京条约》的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