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开始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上下大为震动。1839年英国女王决定对中国发动一场“贸易战争”(鸦片战争)。…… 一纸战败条约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
一一摘自《中国近代史史料专辑》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一纸战败条约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
(2)材料二所示内容反映侵华战争中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个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上下大为震动。1839年英国女王决定对中国发动一场“贸易战争”(鸦片战争)。…… 一纸战败条约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
一一摘自《中国近代史史料专辑》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一纸战败条约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
(2)材料二所示内容反映侵华战争中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个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凌青1990年说:“鸦片作为一种毒品,在历史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
——《全国禁毒展览漫画读本》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图一的运动兴起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图二与哪一运动有关,这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凌青1990年说:“鸦片作为一种毒品,在历史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
——《全国禁毒展览漫画读本》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图一的运动兴起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图二与哪一运动有关,这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洋务运动)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材料二 到甲午战争之前,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个。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少数还能办出成绩,在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上述材料都和洋务运动有关,请说出这一运动的兴起时间。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举两例)
(2)材料二认为洋务运动使中国“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一 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洋务运动)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材料二 到甲午战争之前,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个。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少数还能办出成绩,在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上述材料都和洋务运动有关,请说出这一运动的兴起时间。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举两例)
(2)材料二认为洋务运动使中国“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材料二 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农历戊戌年”指哪一年?结合材料指出光绪帝实行变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戊戌变法在经济和政治上有何主张?你如何理解“戊戌变法被扼杀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这句话?
材料一: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材料二 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农历戊戌年”指哪一年?结合材料指出光绪帝实行变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戊戌变法在经济和政治上有何主张?你如何理解“戊戌变法被扼杀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这句话?
2.选择题- (共21题)
5.
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 B.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
C.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
6.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出了太平天国
A.没有依靠人民群众 |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
C.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
8.
1843年的某一天,在英国伦敦造币厂门前停着长长的一队马车,每辆车上都载着写有“大清”字样的木箱,里面装满了银元。这些银元可能是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赔款?( )
A.《辛丑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南京条约》 |
11.
“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从这首诗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
A.黄海海战时的壮烈 |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
C.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 D.义和团英勇抗击侵略者 |
12.
张华同学在整理《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之后,得出的结论其中有错误的是
A.列强的侵略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 |
B.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唯一方式是发动侵略战争 |
C.清政府一步步变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D.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从未停止 |
14.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指圆明园)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这则报道反映了()
A. 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B. 签订《马关条约》的史实
C.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D. 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
A. 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B. 签订《马关条约》的史实
C.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D. 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
18.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 |
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
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
19.
下列关于1903年我国一个普通家庭四兄弟生活情况的描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老大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里上班 B. 老二在台湾参加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
C. 老三因参加义和团被杀害 D. 老四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
A. 老大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里上班 B. 老二在台湾参加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
C. 老三因参加义和团被杀害 D. 老四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
20.
有学者在评价某不平等条约时说:“这完全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淸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帝国主义列强立下的一纸卖身契。”从此,淸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条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21.
针对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有人这样评价“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 |
D.义和团运动 |
24.
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A.自强求富 | B.维新变法 |
C.三民主义 | D.民主科学 |
25.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下面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建立了中华民国 |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3.填空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1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