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而这个时候,欧洲各国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而中国统治者对此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后来,中国落后了。
——温家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一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落后的原因,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而这个时候,欧洲各国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而中国统治者对此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后来,中国落后了。
——温家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一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落后的原因,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
材料二 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 热血洒东沟千载怒涛应揖伍;忠魂依北阕九原遗恨未平倭。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一“此事”指的是什么事件?此事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中的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人物在哪次战争中牺牲的?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
材料二 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 热血洒东沟千载怒涛应揖伍;忠魂依北阕九原遗恨未平倭。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一“此事”指的是什么事件?此事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中的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人物在哪次战争中牺牲的?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13分
材料一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中英A条约。
材料二 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浪费,备极一时之盛。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B条约。
材料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C条约,
(1)材料一、二、三中的A、B、C分别是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B给中国造成什么危害?(5分)
(2)根据材料二判断慈禧太后的“六旬万寿庆典”在哪一年?材料中的“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割地”又使中国痛失哪些领土?材料二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请举2例。(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深重苦难的原因有哪些。(2分)
材料一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中英A条约。
材料二 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浪费,备极一时之盛。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B条约。
材料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C条约,
(1)材料一、二、三中的A、B、C分别是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B给中国造成什么危害?(5分)
(2)根据材料二判断慈禧太后的“六旬万寿庆典”在哪一年?材料中的“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割地”又使中国痛失哪些领土?材料二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请举2例。(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深重苦难的原因有哪些。(2分)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 “只要中国每年需要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材料三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
材料四 “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备注:庚子是指1900年)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1分)
(2)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3分)
(4)材料四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 “只要中国每年需要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年代 | 1837-1839年 | 1845年 | 1846年 |
英输华 货物总值 | 年均不到 100万英镑 | 约179万 英镑 | 约239万 英镑 |
材料三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
材料四 “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备注:庚子是指1900年)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1分)
(2)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3分)
(4)材料四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选择题- (共18题)
5.
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 B.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
C.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
7.
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从此被轰世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鸦片战争爆发于
A.1840年 | B.1894年 | C.1900年 | D.1931年 |
12.
英国人呤唎在其著作中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这反映的是 ( )
A.清军抗击美军 | B.林则徐镇守广州 |
C.左宗棠收复新疆 |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13.
左宗棠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是指 ( )
A.只重视西北防务,放弃东南海防 |
B.只重视东南海防,放弃西北防务 |
C.西北、东南防务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
D.西北、东南防务并重,力主加强海军力量 |
16.
自2012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来,购岛闹剧、集体参拜靖国神社、试图修改和平宪法等一系列举动给亚洲的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19世纪末,日本军国主义曾经发动的侵略战争是 (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普法战争 | D.侵华战争 |
19.
1894年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是针对甲午战争中日本( )
A.对南京居民的大屠杀 | B.对旅顺居民的大屠杀 |
C.对台湾居民的大屠杀 | D.对朝鲜居民的大屠杀 |
21.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 )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
B.索取的赔款数额更多 |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
D.纷纷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