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卷(4)综合(1)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898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4

1.综合题(共3题)

1.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摘自《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凡尔赛条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这不是和约,而是拿着钢刀的强盗逼迫手无寸铁的受难者接受的条约。

——列宁

材料三 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对此,美国没有异议……

——摘自《中美联合公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举出清政府“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两个事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受难者”指的是哪个国家。我国哪场运动的爆发与《凡尔赛条约》有关?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你认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公报”的发表有什么意义?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4)从上述材料及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18年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三篇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材料二,材料三摘编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材料一所列的是哪两位杰出人物?他们在哪一年发表了什么重要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2)材料二所指李大钊发表三篇文章时的国际背景是什么?当时中国正在进行什么运动?
(3)结合材料三,分别列举中国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探索出适合国情的道路。(不阐释,各写一例即可)
3.
世界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40年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政治制度,”
材料二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相继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材料三  如下图所示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材料五 如下图所示

材料六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旧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英国的哪一部文献为“新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欧美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势力结成的邪恶集团,写出其名称。
(4)材料四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材料五中,图一所示会议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6)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体现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的举措以及该举措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2.选择题(共12题)

4.
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5.
以下是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情况表。其数据变化说明
时间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1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0
63.33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A. 洋务运动已彻底失败
B. 戊戌变法取得重要成果
C. 国人对日本一无所知
D.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需要
6.
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
D.中共三大的召开
7.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同新中国成立初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从行业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 )
A.前者集中在轻工业,后者集中在重工业
B.前者总体上比较落后,后者取得了巨大成就
C.前者受到列强挤压,后者得到苏联帮助
D.前者多在沿海沿江,后者形成东北工业基地
8.
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社公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
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10.
它于14世纪前后在意大利兴起,至16世纪已扩展到西欧各国,并最终发展成为一场盛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指(  )
A.新航路的开辟B.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运动D.三角贸易
11.
(题文)《强国之鉴》指出:“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國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里的“政治体制”是
A.议会共和制B.总统共和制C.封建君主制D.君主立宪制
12.
如下图所示,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耕地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导致耕作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世纪耕地景象

蒸汽机犁地演示(约1851年)
A.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开始出现
B.海外贸易发展使农产品出口增加
C.工业革命使得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
D.纺织业发展使棉花种植技术改进
13.
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1929年的104.9下降到1932年的48.2,下降了54%.在世界市场上,小麦批发价格下跌了70%,大豆、棉花、黄麻、咖啡等跌价50%以上。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危机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政权的建立D.世界大战的破坏
14.
如表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该表体现了1952年至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时间(年)
日本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1952—1960
8.2
2.8
2.7
7.5
4.8
1961—1970
11.2
4.1
2.8
4.8
5.8
 
A.一波三折
B.持续发展
C.停滞不前
D.危机四伏
15.
“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说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
A.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B.美英盟军取得了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
C.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D.美军同苏军在易北河畔胜利会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