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六校联考模拟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98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3

1.综合题(共2题)

1.
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大清皇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的哪些活动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材料二中,康有为探索出什么救亡图存的道路?当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谁?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3)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2.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振兴中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国共两党抗战名将及战役各一例。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简述它的意义?

2.选择题(共24题)

3.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两股列强势力的钳制。南方列强势力强调扩展商务与经济特权,北方列强势力更注重领土扩张。其中北方列强势力主要是指
A.英国B.法国
C.美国D.俄国
4.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纪念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挽联。邓世昌牺牲于( )
A.平壤战役B.黄海海战C.旅顺战役D.威海卫战役
5.
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
6.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
A.要求人人分到土地
B.追求社会公平的理想
C.要求大家都吃饱饭
D.追求财富的绝对平等
7.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武昌起义的爆发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动  
④鸦片战争的开始
A.④①③②B.③④②①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8.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9.
英国从以下哪个条约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北京条约》D.《黄埔条约》
10.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②新王朝推行民主政治的尝试
③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④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
戊戌变法法令与洋务运动措施相似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兴办新式学堂
12.
孙中山把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指( )
①民族
②民主
③民权
④民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3.
有学者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公车上书B.收复新疆C.黄海海战D.虎门销烟
14.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下列文章由李大钊撰写的是( )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文学改良刍议》
C.《劳动者的觉悟》D.《谈政治》
15.
同盟会成立后,为武装推翻清王朝,发动了一系列的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广州黄花岗起义
16.
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强学会
C.共进会
D.同盟会
17.
不同时期的热门词汇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事物。下列几组词汇中,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大报刊上的是(  )
A.火烧圆明园、轮船招商局、拜上帝会
B.中华民国、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新文化运动、北洋军阀、护国战争
D.变法图强、中国共产党、兴中会
18.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主张此观点的派别是()
A.顽固派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19.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 )
A.推翻资产阶级政权B.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20.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B.青年学生首先发起运动
C.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D.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21.
某报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提到“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 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内容,那么,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22.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B.领导工人运动,城市包围农村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D.社会主义道路
2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爆发了经济危机,日本的经济也受到打击,一度地陷入困境,日本法西斯为了国家的利益决心要冲破华盛顿体系对自己的束缚,趁着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大面积剿共’的时候日本夺取了日本,想用这样的办法让自己摆脱困境,甚至可以争霸全世界。“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九一八事变的影响B.七七事变的背景
C.九一八事变的背景D.七七事变的影响
24.
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25.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十四年抗战其实并不像抗日神剧里那样简单,血肉筑长城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
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④国民党政府始终如一地积极抗战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6.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的标志是( )
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台儿庄战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