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大清皇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的哪些活动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材料二中,康有为探索出什么救亡图存的道路?当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谁?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3)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大清皇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的哪些活动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材料二中,康有为探索出什么救亡图存的道路?当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谁?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3)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2.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振兴中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国共两党抗战名将及战役各一例。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简述它的意义?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国共两党抗战名将及战役各一例。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简述它的意义?
2.选择题- (共24题)
6.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
A.要求人人分到土地 |
B.追求社会公平的理想 |
C.要求大家都吃饱饭 |
D.追求财富的绝对平等 |
17.
不同时期的热门词汇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事物。下列几组词汇中,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大报刊上的是( )
A.火烧圆明园、轮船招商局、拜上帝会 |
B.中华民国、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新文化运动、北洋军阀、护国战争 |
D.变法图强、中国共产党、兴中会 |
21.
某报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提到“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 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内容,那么,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五四运动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22.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 B.领导工人运动,城市包围农村 |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D.社会主义道路 |
2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爆发了经济危机,日本的经济也受到打击,一度地陷入困境,日本法西斯为了国家的利益决心要冲破华盛顿体系对自己的束缚,趁着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大面积剿共’的时候日本夺取了日本,想用这样的办法让自己摆脱困境,甚至可以争霸全世界。“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 B.七七事变的背景 |
C.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 D.七七事变的影响 |
24.
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 |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
25.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十四年抗战其实并不像抗日神剧里那样简单,血肉筑长城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
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④国民党政府始终如一地积极抗战
①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
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④国民党政府始终如一地积极抗战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