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带动了一系列的近代事业发展。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于是,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招商局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还将业务发展到国外,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
(1)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用年代尺的形式,体现洋务运动期间两个口号的时空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回答洋务运动对中外经济的影响。
(3)从当时的世界趋势和运动的内容入手,分析该运动失败的原因。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世界的社会转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欧洲巨变]
材料一:狄特里希.杰拉德在《旧欧洲:一种关于延续的研究》中,把1000~1800年的欧洲称为“旧欧洲”,其理由是:当时的欧洲,在诸多方面主要呈现“旧”的特征,“新欧洲”还在孕育成长之中。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000~1800年”间促使“新欧洲”孕育和成长的因素。
[科技进步]
材料二:1733 年机械师约翰 凯伊首先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奏曲开始了。织布革新以后,造成织与纺的矛盾,从而出现了长期的“纱荒”……马克思指出:“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
(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出现“纱荒”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问题的科技发明,并概述棉纺织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转型之痛]
材料三: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 别 | 英国 | 沙俄 | 法国 | 德国 | 日本 | 美国 |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 14 | 2.6 | 6 | 16 | 1 | 38 |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 3350 | 1740 | 1060 | 290 | 30 | 30 |
(3)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材料三对此观点加以评价。
[新旧格局]
材料四:

(4)图A反映出了国际关系格局怎样的特点?与图A相比,图B反映的欧洲关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新旧交替的变动中,举例说明中国是如何维护世界和平的?
(5)综合上述探究,指出促进社会转型的因素。
2.选择题- (共9题)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
C.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
D.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
A.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A.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危机加深 |
B.日军攻占山海关 |
C.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
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灭亡全中国 |
A.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合理调整工业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