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体现了中国国家和人民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2)试举一例说明材料二中我国是如何“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
(3)以上材料和探究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理念?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体现了中国国家和人民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摘编自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两幅图片中的数据变化主要和哪一事件有关?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试举一例说明材料二中我国是如何“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
(3)以上材料和探究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理念?
3.
工来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50﹣1900年部分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相对份额(单位:%)
材料二 他是一位天才的发明家,一生有着数以千计的发明专利。曾有人评价他是现实的“普罗米修斯”,用“电”点亮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为了纪念他,美国政府曾下令全国停电钟。在这钟里,美国仿佛回到了炼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又灯火通明。
材料三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地下蕴藏的煤炭资源便有了空前的价值。煤成为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也必然会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它有害的污染物质。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工业革命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有哪些启示?
材料一1750﹣1900年部分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相对份额(单位:%)
年份国家 | 1750 | 1830 | 1860 | 1900 |
英国 | 1.9 | 9.5 | 19.9 | 18.5 |
法国 | 4.0 | 5.2 | 7.9 | 6.8 |
德国 | 2.9 | 3.5 | 4.9 | 13.2 |
俄国 | 5.0 | 5.6 | 7.0 | 8.8 |
美国 | 0.1 | 2.4 | 7.2 | 23.6 |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830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居首位的主要原因?从1860年到1900年,哪两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发展速度最快?材料二 他是一位天才的发明家,一生有着数以千计的发明专利。曾有人评价他是现实的“普罗米修斯”,用“电”点亮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为了纪念他,美国政府曾下令全国停电钟。在这钟里,美国仿佛回到了炼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又灯火通明。
——《中国新闻周刊》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你如何理解“用‘电'点亮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材料三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地下蕴藏的煤炭资源便有了空前的价值。煤成为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也必然会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它有害的污染物质。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主要国家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3)结合材料三,你如何看待工业革命时期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工业革命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有哪些启示?
2.选择题- (共20题)
5.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
B.使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
C.使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6.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以下内容属于大纲规定的是
①减租减息政策
②实行耕者有其田
③没收地主土地
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①减租减息政策
②实行耕者有其田
③没收地主土地
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7.
在1940年3月的国民党中常委第143次会议上,孙中山“国父”的尊号在国民党内正式确立。孙中山获此尊号的主要原因是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B.领导建立了中国同盟会 |
C.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
D.与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
8.
一百年前的今天,有两大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继续发生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对这两大历史事件及其带来的变化描述最恰当的是
A.民族工业长足发展、新文化运动高歌猛进 |
B.清朝统治摇摇欲坠、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
C.民族工业长足发展、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 |
D.维新变法轰轰烈烈、民主科学蔚然成风 |
9.
1927年9月19日,各路起义军汇集至浏阳县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会议经过激烈讨论,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向湘赣边农村进军。这一决策( )
A.吸取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
B.指明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C.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D.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 |
10.
《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中记录到:“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这记录的是( )
A.旅顺大屠杀 | B.九一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南京大屠杀 |
11.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但是也出现过迅速发展的“短暂的春天”。“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侵略 |
B.状元实业家的激励 |
C.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势力被清除 |
D.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真正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材料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
C.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
D.使人民社会政治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
13.
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说道:“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下列选项与材料思想吻合的是( )
A.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
D.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计划管理 |
14.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B | 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C |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队 | 极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
D | 1990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
A.A | B.B | C.C | D.D |
16.
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20世纪90年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这说明了( )
A.科技进步增进了民生福祉 |
B.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 |
C.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
D.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
18.
“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
A.地位得到了提高 | 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
C.饮食质量得到改善 | D.经济得到了发展 |
19.
《共产宣言》写道:“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其中“社会制度”主要指( )
A.封建制度 | B.资本主义制度 |
C.殖民制度 | D.社会主义制度 |
21.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而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发生革命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材料中“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指的是
A.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
B.进行技术革新 |
C.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
D.争取民族独立 |
22.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教授布鲁斯·阿克曼认为,在1787年宪法中,关于成立国家政府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如果我们不联合起来,就会被欧洲列强所摧毁。我们需要一个中央政府。为此1787年宪法
A.确立了自由平等原则 |
B.确立了共和制 |
C.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
D.确立了联邦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