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5题)
2.综合题- (共2题)
6.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2)材料二所述的历史代表人物有哪些?请举出两例。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 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复兴之路》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
(1)根据材料回答,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探索活动分别被称为什么?(2)材料二所述的历史代表人物有哪些?请举出两例。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材料三中的哪句话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体现?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不可征服,也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指哪些人?
(3)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哪一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4)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什么精神?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 “中国的土地不可征服,也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材料一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国贼”主要是指哪些人?
(3)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哪一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4)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习上述运动中学生、工人的什么精神?
3.选择题- (共20题)
9.
在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 B.《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 D.《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
10.
一位来华传教士写道:“我们曾反复考察过销烟的每-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测.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的了。”这位传教士在销烟现场应该还看到了( )
A.琦善 |
B.林则徐 |
C.陈化成 |
D.李秀成 |
12.
童童特别喜欢历史影视剧,下列是童童暑假期间观看过的历史题材的影片。请你判断童童通过哪一影片了解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
A.《林则徐》 | B.《鸦片战争》 | C.《火烧圆明园》 | D.《甲午风云》 |
13.
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迫(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 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A.鸦片泛滥成灾 | B.西方传教士活动猖撅 |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 D.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
25.
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
A.民国12年 | B.民国13年 | C.民国14年 | D.民国15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