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替代了。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领先的是哪些国家?说出这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2)概括材料一中分析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分析,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什么趋势?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4)回忆学过的知识,列举三次科技革命中,促进“地球村”形成的成果各1例。
(5)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形势中中国该如何应对?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历史可以说是世界文明史的一个缩影,九年级二班的同学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发展进程,开展了一次“美国发展之路”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共同解决下列问题。
回放史籍摘要:
材料一:在考察美国兴盛的原因时,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首先放在美国的自然条件上。美国位于北美洲大陆的中部和南部,土地肥沃,可耕地占国土面积的90%.中部大平原,不仅是美国的,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由北向南流去,注入墨西哥湾,给农业以灌溉之利。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纵横交错的河道更使这地区后来成为工业区。
材料二:当1776年这13个殖民地联合起来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的时候,这个新兴的国家还只是一个面积不过40万平方英里、连一个国家机构都不健全的小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材料三: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为了摆脱困境,争取战争胜利,1862年,林肯政府陆续采取了一些顺应民意的措施,逐渐扭转了战局,并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尚欠欧洲债务60多亿美元。一战初期,美国宣布“中立”,却以大批物资供应各交战国,大发战争财。到一战结束时约有20个国家欠下美国债务,连本来最富有的英国也欠下了美国44亿美元的债款,美国一跃成为各国的债主。英国人曾在公开出版的杂志上登出漫画,美国总统威尔逊站在一只衔着橄榄枝、伪装成和平鸽的老鹰身边,讥讽美国在一战初期的中立是伪装的和平。
(1)根据材料一回答,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宣布美国独立的标志是什么?美国独立过程中重大的转折是什么?与英国相比,为什么说美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3)根据材料三回答,内战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为取得战争的胜利,林肯政府颁布了哪两个法令?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经济地位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五 感受大家风范:如下图

(5)图中图一图二分别哪两个人物?
学史令人明智:
(6)中国人反感美国,他们认为“战争与掠夺造就了美国”;很多中国人崇拜美国,认为是多种原因造就了美国的强大。请说出你的观点并用史实进行论证。(至少举两例)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的重要尺度。重要的国际会议体现了大国之间实力的较量,也影响了世界格局的演变。走进国际会议,探究历史问题。
(处置德国在巴黎)
材料一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1)材料一中的“和约”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签订的?哪次国际会议是它的继续?两次会议共同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怎样的国际秩序?
(绥靖顶峰慕尼黑)
材料二 如下图

(2)依据图片及所学知识,“绥靖顶峰”指的是什么?它损害了哪一国家的利益?对世界大战的爆发产生了什么影响?
(正义携手华盛顿)
材料三: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共同签署宣言。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
(3)“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发生在什么重大事件之后?中美等国共同签署了什么宣言?宣言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大国强权雅尔塔)
材料四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的势力范围,使战后出现了两极格局。

(4)材料中的这次会议在哪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选择题- (共21题)
A.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 |
B.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 |
C.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
D.上甘岭战役,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
A.1949年9月 | B.1949年10月1日 |
C.1950年10月1日 | D.1953年7月 |
A.“求同存异”方针 |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A.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中日正式建交 |
C.尼克松访华 |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A.原子弹爆炸 | B.蒸汽机 | C.蒸汽机车 | D.飞机 |
A.牛顿 | B.瓦特 | C.达尔文 | D.爱因斯坦 |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 |
B.《共产党宣言》发表 |
C.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垄断组织形成 |
D.《人民宪章》发表 |
A.克伦威尔 | B.拿破仑 | C.华盛顿 | D.林肯 |
A.召开三级会议 |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
C.勾结外敌镇压革命 | D.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
B.法国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思想 |
C.南北战争中的反对种族压迫的思想 |
D.十月革命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
A.地中海沿岸 | B.大西洋沿岸 | C.太平洋沿岸 | D.北美东海岸 |
A.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 B.雅尔塔会议召开 |
C.诺曼底登陆成功 | D.太平洋战争爆发 |
A.敦刻尔克 | B.斯大林格勒 | C.诺曼底 | D.中途岛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