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都市盐都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891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5

1.综合题(共3题)

1.
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律文件?这一法律文献颁布于哪一年?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3)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相比,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天早晨是阴天,下午却放晴了,真是老天也和万民同庆。典礼的程序是: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宣布开会;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位,副主席就位,委员就位;奏义勇军进行曲;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升国旗(同时鸣礼炮,礼炮毕);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游行。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那天”是哪一天?材料的内容与哪一事件有关?
(2)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二的图片说话的人物是谁?当时的阅兵式检阅司令员是谁?阅兵总指挥是谁?
3.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神奇逆转)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变化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成就瞩目)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2.选择题(共20题)

4.
如果要拍摄一部新中国成立后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战斗英雄的影片,以下最合适的素材是(  )
A.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
B.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
C.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D.上甘岭战役,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5.
下图的人物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佟麟阁
D.张自忠
6.
好的歌曲,能够昌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
A.抗美援朝B.转战陕北C.决战平津D.渡江战役
7.
1947年,中共的一项决议指出: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8.
7亿亩土地,296万余头耕畜,394万余件农具,3795万余间房屋,100多亿斤粮食,这是《开国大土改》中对建国初期整个土改运动中,以没收的方式进行再分配的总资产数字,在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农村发生的变化是
A.农民连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
C.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9.
研究文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如下图)“当选证书”可以见证我国的制度建设成就是
A.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B.结束封建土地制度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0.
如下图是一张选民证。选民证持证人为王友庆,签发日期为1954年3月21日。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有力见证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有力见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进程的有力见证
D.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
11.
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创举是(  )
A.赎买政策B.没收政策C.借用政策D.购买政策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结束了中国长期战乱的历史
B.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中国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
D.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13.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我国的代国歌是
A.《保卫黄河》
B.《义勇军进行曲》
C.《东方红》
D.《春天的故事》
14.
2018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5周年,为以此为西主题实现拓展学习,某学习小组收集资料并制作展板。下列歌词可以作为展板内容的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大刀向鬼子们的头土砍去”
C.“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5.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主要因为它
A.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C.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
D.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新”在(  )
A.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建立B.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D.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17.
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8.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主要的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其他行业B.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C.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兼顾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和法制建设
19.
下面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的是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汽车制造厂
C.沈阳机床厂
D.大庆油田
20.
从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的农民来说无疑都是重磅好消息,1950-1952年中国农民也收到一个重磅好消息,它是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实行土地改革
C.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21.
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52年9月
B.1954年9月
C.1956年9月
D.1951年9月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述内容最早出现于(  )
A.1949《共同纲领》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3.
“一五成就不寻常,自产铁轨出鞍钢。一汽长春解放牌,飞机南昌又沈阳。武汉大桥跨天堑,克拉玛依油不洋。铁路鹰下宝成等,三条公路通西藏。”鞍钢、沈飞、长江大桥,都是今天仍然无比显赫的名字,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五计划的工作重点是( )
A.重点发展钢铁工业B.大力发展轻工业C.优先发展重工业D.着力发展交通建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